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第一季度海康威视营收178.18亿元,图为位于杭州的海康威视总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海康威视桐庐工厂,大大小小的“机器人”在各自岗位上有序运转。高矮不一的AGV物流机器人,在负责运输成品或物料;长着“火眼金睛”的X光点料机,马不停蹄地清点余料;还有由不同“工种”的自动化设备组成的全自动产线,包揽了上料、组装、测试、包装等流程……这是海康威视智能制造基地的常态化场景,这家此前因安防业务被外界熟知的制造企业拥有3万多种型号的硬件产品,应用覆盖各行各业企业数字化运营管理场景。

海康威视在2023年年报中明确提出企业场景数字化的业务方向,桐庐这一智能制造基地,正是海康威视数字化运营管理的代表。近期,南都记者走进海康威视,这家成立20多年的安防龙头企业正加速向智能物联赛道扩展,并朝着OT厂商的方向一路前行。放眼未来,布局企业数字化业务的海康威视能否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成为OT厂商

  布局重点产品和业务领域

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海康威视实现营收893.4亿元,同比增长7.42%,归母净利润141.08亿元,同比增长9.89%。2024年第一季度海康威视营收为178.18亿元,同比增长9.98%;归母净利润19.16亿元,同比增长5.78%。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海康威视在主业产品及服务、创新业务和海外市场的全面发力。

除安防业务外,企业业务场景的数字化,正在成为海康AIoT战略下的业务增长新支点,这也是各行各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谈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徐习明表示,“未来最大的增长动力或最大的确定性是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除了移动互联网,智能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正在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徐习明称,人工智能与物联感知的结合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海康威视所在的主赛道——智能物联,“未来30年,企业经营将更依赖战略运营能力,需要依托数字化推动提质增效。”

“企业的数字化包括三大主要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OT(Operational Technology,运营技术)和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近年来,我们在OT领域有比较多的沉淀,布局了重点产品和业务领域。企业只有把OT、IT和DT深度结合,数字化转型才能发展到新的阶段。”海康威视工业企业业务部总经理苏杭向南都记者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会有较好的成长空间。

智能物联赛道

  “观澜大模型”进入多模态阶段

“很多人以为海康只有安防业务,事实上,我们有3万多个硬件型号,不仅包括智能安防产品,也包括各种应用于企业核心生产运营环节的数字化新品”,苏杭表示,这些产品背后的感知技术也远远不止于可见光。

智能感知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无论是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还是智能家居、智能工厂等的发展都离不开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海康威视以视频技术为起点,过去8年来一直致力于智能感知技术的拓展,目前从电磁波可见光频段的感知技术,陆续扩展到厘米波、毫米波、远红外、中波红外、短波红外、紫外、X光波段等感知技术,也扩展到次声波、声波、超声波波段的感知技术,并融合AI技术,逐步构建AIoT技术体系及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走访中,苏杭表示,围绕智能物联赛道,海康威视已经打磨了完备的硬件能力、软件能力、AI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就硬件而言,海康威视已经积累了3万多款硬件产品型号。软件方面,“海康有统一的软件架构平台,提供的能力包括低代码、组件化的能力,能够满足定制化开发的需求。”苏杭说。

当前,AI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渐显,海康威视在AI大模型方面亦早有布局。据介绍,2021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数字化场景落地的实际诉求,海康威视启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研发工作,随后推出“观澜大模型”。观澜大模型具备三层架构,分别对应基础类大模型(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面向金融、交通、能源、工业等)和场景模型(用户模型)。目前,观澜大模型已进入多模态阶段,支持视觉、语音、文本等融合训练处理。

“各行各业对于AI的需求都是比较多的,像我们的安全生产、控制执行、检测计量、设备管理等6个场景,原来需要用人工去巡检,现在可以引入AI辅助。”苏杭称。

谈及观澜大模型的优势,苏杭认为,“第一,大模型的泛化能力比较强。在原来基于传统深度学习技术体系下,算法的普及性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大模型引入后能解决泛化难的问题。然后再利用大模型自身的特性,能够把算法的准确率较快提升;第二,对数据依赖度有所降低,比如我们原来需要采集几万张图片素材用来训练模型,现在可能需要几百张就够了。”

 瞄准提质增效

  通过数字化运营降低管理成本

积累了丰厚的物联感知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储备,海康威视将如何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提质增效”是南都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反复听到的词。据苏杭介绍,“提质、增效、降本”是当前企业客户最核心的需求,其中提质是提升品质和竞争力,增效是提升管理效率,包括通过数字化运营降低管理成本。

位于湖北阳新的华新亿吨机制砂石工厂,是全球最大的骨料(混凝土及砂浆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状材料)生产基地。这家2022年投产的大型工厂,在投产扩产中面临一个难题:保证成品粒径配比均匀以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2022年,华新和海康威视一起,共同研发应用了毫米波雷达产品。“这套雷达系统部署在仓库后,通过3D扫描,不仅能在2分钟内对庞大仓库内骨料的数量进行盘点,也能根据库情、料堆的形状,联动下料口自动开闭,自动维持堆形,通过智能出料,保障粒径配比符合要求。”华新水泥数字化研发负责人许小路说。

除了骨料库,在高温环境下熟料库进行库存盘点也是一大难题。在一个高达五十多米,几百度高温、粉尘飞扬的熟料仓库,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里面有多少熟料?过去,靠人工定期爬上库顶手动测量计算,很难得到精细化答案。“我们必须要精确知道里头到底有多少料子。”许小路说。2023年,双方合作研制的体积雷达正式在华新黄石水泥厂熟料库上岗。此后,熟料库的盘库频次从每周人工盘点一次,到设备每小时自动盘点一次。现场工人可以直接看到每小时的数据变化,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也让库存数量统计更准确。

此外,针对景区日常管理,海康威视通过各类智能感知设备,帮助景区对热门景点开展及时监测,提升响应能力和游客体验;针对景区各类自然环境监测,海康威视通过GNSS位移观测球可及时发现山体滑坡、落石和塌陷等地质灾害。目前已服务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安大唐不夜城、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等文化旅游单位。

南都调研 总第287期

统筹:甄芹 马宁宁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 朱可轩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