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房产新政出台以后,大家都很激动,讨论也很激烈。

特别是在,房价即将反弹上涨,还是继续下跌的问题上,各方争执不休。

看空的人说,

中国的房价将像日本一样,没个十多年,二十年这么一个大周期很难再次上涨。

毕竟我们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毕竟我们的地方、企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表也已经今非昔比,(见下图)

这些政策放在过去肯定能行得通,但是如果觉得现在也依然可以有效,则刻舟求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

对此,看多的人表示,

中国的房价应该会像韩国一样,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稍作调整,紧接着就连创新高了。

毕竟国家出了史上力度最大的政策, 不仅降了这么多的首付、贷款,还同时配套在新房、二手房市场上进行收储。

供应收紧、库存去化,房价马上就会哐当哐当地反弹上涨。

为什么,分歧这么大?

因为这是1998年“房改”以来刺激力度最大的房产政策。

而事件越重大,分歧就会越大,比如降低股市印花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佛山房贷利率 数据来源:安居客

5.17房产新政可以归纳为三降:降首付、降贷款、降库存。

我来简单解释下。

降首付,就是首套房的首付低至15%,二套房的首付降至25%;

这是一把双刃剑,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大大降低了买房的门槛,踏准节奏财富起飞不在话下;

而另一面是前所未有的杠杆力度,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月供压力,更加考验各位对大势的预判能力。

降贷款,下调了公积金贷款利率,取消了商品房贷利率的政策下限。

虽然取消下限,但银行也不可能真的给你降到零。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下限是应该无限接近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不多在2.5%左右。

好在多少还有些下跌空间。

比如,佛山的商贷利率已经可以做到3.15%,逼近公积金,南京也可以做到3.45%。(见上图)

降库存,地方国企下场收房子,减少市场库存。

央行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按照贷款给地方的60%向央行申请再贷款。

也就是说,地方可以撬动 5000亿元的收储资金,关键是要起到四斤拨千两的作用。

结合着,有些地方已经取消了楼盘“限跌令”、二手房指导价、土地限价等政策。

就是说,开发商可以涨价去库存,也可以降价去库存;

中国的房子已经重新进入了市场主导阶段,进入开发商、二手房东、买房群体的博弈时代。

这个时代一定不会是走日本的老路。

要我说,中国的房子既不会像日本,更不会像韩国,而是可以参考新加坡。

解释下逻辑。

日本房子当年最致命的问题是资本外逃,就是汇率自由兑换!

我们的汇率是没有完全放开的,外资和大佬手眼通天,money能出去就不讨论了。

但大多数中产,是出不去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房子不会像日本泡沫破裂时那样,没完没了地跌。

你想想,你现在突然有了一个亿,出不去咋弄?

大概率还是得买房,而且是豪宅。

就是说,随着放水、随着通胀,大家手里的钱多了。

特别是中产,担心贬值,但是又出不去,大多数只能买房子,少数会配一些股票、债券、黄金等。

所以,房子是资产,是关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价格是有底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日本房价图 数据来源:wind

不过,中国房子也绝不会像韩国,隔壁韩国的房价畸形到什么程度了?

特别是首尔,全民炒房、炒股、炒币,都是疯狂的投机客。

韩国更是创造了一种“免费”租房模式,比暴雷的长租公寓还要疯狂数倍,那妥妥的是炒房客里的疯子。

说中国房价像韩国的,绝对是吃了苍蝇,恶心人。

所以,我的结论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房子将来更会是像新加坡,市场的归市场,ZF的归ZF。

中国的房子将以这两年为分界线,彻底进入分化周期。

分化的根源是汇率没有完全放开。

分化的结果是,大城市涨,核心区涨,小城市跌,边缘区跌。

逻辑是什么?

抱团!

有钱人玩有钱人的,老百姓过老百姓的。

有钱人住豪宅,老百姓住刚需、住保障。

物以稀为贵,顶级的教育资源、商业资源、居住环境是豪宅持续上涨的核心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施工面积 ;数据来源:wind

相反,普通住宅则将进入漫长的去化周期。

首先,据每日经济新闻4月报道,国内7.6亿平米的商品房库存,超过25个月的平均去化周期。

其次,据wind数据4月显示,国内有48亿平米的房屋住宅施工面积。(见上图)

也就是,房子在建转竣工后,极端情况下会有(48/7.6)*25=157个月(超13年)的去化周期。

这就是,普通住宅价格即使回调了30%,也依然很难大幅反弹的现实基础。

但是,这并不妨碍好房子价格的上涨。

道理很简单,房子就像白酒的分化一样。

茅五剑涨啊涨,满足投资、改善需求;而二锅头、老白干这些光瓶酒则保障刚需。

所以,老百姓莫焦虑。

总归会有白酒喝的,总归会有房子住的,知足常乐。

当然,如果你不仅仅满足于居住需求,还想要追求更高的投资需求,那就一定要深入城市的一线去考察。

多看看、多思考、多比价、多交流、多理解。

就比如华为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上海,为什么不是深圳?

又比如华为落户上海青浦,和特斯拉落户上海临港对区域房价的影响又有何不同?

现实就是房子已经进入分化时代,不再是闭着眼就可以买了。

我们也会在香港、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多地进行实地考察,用事实、用数据帮助大家更新认知。

THE END

来源: 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作者:慧净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