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跟大家聊拆迁的话题。

因为上海一直是一个拆迁力度很大的城市。

但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上海有些年代久远、条件简陋的老房子,就是一直不拆,或者拆不掉。

背后的缘由很多。

今天就跟大家浅聊一下,大致可以分为这么4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邻居之间意见不统一

这是最常见的拆迁失败的原因,没有之一。

开始征收签约了,邻里之间有的人愿意拆,有的人不愿意拆迁。

为什么不愿意:

不想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赔偿不到位,家属亲戚之间没谈拢,各种原因都有。

典型的如上海今年第一个动迁失败的案例:

徐汇长乐路的拆迁,因为签约比例只有81.25%,没有达到规定的85%,征收终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乐路是横跨上海最核心的三个区——黄浦、徐汇、静安的一条路。

这个地段的含金量,老上海人都懂。

每个平米的补偿是 85168元,算上各种奖励费用,一平方可以拿到20万元的补偿。

但是房子的面积都比较小,最小的十几平,最大的二十几平,最多也就五百万不到。

如果家里的人多户口多,平摊到一个人身上没有多少钱。

去郊区也买不到什么房子,家庭内部很容易谈不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透露,这里的户主不少人都在外面买好房子搬出去了,不需要改善居住环境。

单纯想在这个黄金地段留一套房子,留个念想,所以不同意搬迁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钱拆迁

其实上海每年拆迁预算多少,具体到每个区多少钱,都是很早就规划好的。

富裕的区,拆迁预算自然会多一些,美丽家园也比别人搞的要好。

典型的如黄浦,徐汇,都是站在上海拆迁鄙视链的顶端。

虹口,杨浦,普陀的进度就要慢一点。

如图,是今年上海各区征地和拆迁预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浦东因为面积大,预算最多;

徐汇次之;

虹口、宝山紧随其后;

黄浦因为之前拆的七七八八了,今年只有17.88亿。

长宁不知道怎么回事,按理说也不缺钱,但拆迁就是一直不怎么动,竟然排在金山后面,倒数第四,美丽家园倒是遥遥领先。

长宁老破小,拆迁等的花儿都谢了。

还有浦东,倒是不缺钱,但根本没动力去拆老房子。

原本就是农村农田,想规划发展,直接找空地,农村,工厂;

这些用地成本都比住宅低,真没什么动力去拆老房子,除非是危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入富余的话谁都想要整洁干净的城市界面,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预算不到位,拆迁就只能拖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保护建筑

比如杨浦的隆昌公寓,被评为优秀历史建筑,一直没有改造,住在里面的几百户居民居住环境也没怎么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挂了“优秀历史建筑”、“区文物保护点”、“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基本就不可能被拆掉了,但是可能会留房不留人。

什么意思呢?

就是人迁出去,建筑保留下来,改造修缮。

其实也相当于变相拆迁了,也会给补偿的。

还有就是地块太小,不太好开发的。

杨浦、虹口存在很多这样的老房子,就占那么一块地,拆了也没办法开发,只能拖着。

这类房子最好的结局,就是原拆原还了,但这也是需要财政补贴的。

举个例子,彭浦新村原拆原建的彭一小区项目,每平方米建安成本几千元,算上公建等方面的支出,彭一小区平均每户的财政投入在100万元左右。

整个项目总投入达到26.6亿元,基本由区财政承担。

所以哪个区原拆原还的可能性大,不用我多说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价太高

这其实也算是邻居之间意见不统一的一种。

1)重庆渝中区大坪正街一期二期,因为要价太高,不拆了。

据说有部分临街的商业门面,要求每平米补偿6万元。

还有就是部分住宅加建了部分面积,对于面积的认定,也存在分歧。

当地街坊邻居,对于拆迁黄了一事,反应不一。

有人遗憾失望,也有人无所谓,觉得房子区位好,住在这里很方便,不管是门面还是住宅,都比较好租,租金也可观。

有人仍然抱有信心,认为迟早要拆,只是早晚问题。

2)还有之前浦东杨思老街的旧改项目,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但因为产权问题,赔偿问题没进行下去,一直拖到今年,才终于实现征收。

十年了,上海房价翻了两倍都不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2017年以前,上海动迁户是采取数砖头(被动迁房产平米数)+点人头(动迁房产的户口数)。

政府会确保三口之家至少分得1套二房。而一个房子通常塞满十几个户口,所以上海的动迁户名下3、4套房子,身价数千万,是很正常的。

这是祖上父辈们打拼下的基业,给到子女的红利。

也许正是因为房子来得太容易,动迁户的买房表现一般不太进取。

过去上海也有不少人,一直把全家换房的希望放在拆迁上,结果左等右等,从2000年等到2020年,拆迁一直等不到,房子也一直没买。

上海的房价翻了十几倍,原来努力下还能买得起,现在彻底买不起了。

就这样在等待中荒废了人生,错过了机遇,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买房,改善家庭居住环境,跟我们工作一样,不能有等靠要的思维,要把主动权放在自己手中。

还有相当一部分老破小的买家,是想搏一搏拆迁的;

但也很容易套住,拆迁确实是个难以琢磨的事情;

上海这么多年,拆迁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每一轮的补偿标准多少都有差异。

之前数人头的时代是最豪横的时代,但那样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现在城市发展的逻辑从摊大饼转变为市区点状线性更新,重仓市中心,大规模扩建很少了。

实话实说,现在的拆迁补偿,确实没以前划算了。

暴富别想了,但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提升一下生活质量还是可以的。

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很多时候继续等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无论如何,老旧的,不适宜居住的房子能拆掉,总归是好事情;

无论是补偿钱款,还是给房票,或是原拆原还,都能大大改善居住环境,美化城市界面。

整体来看,上海老房子拆迁是个很复杂的事情:

居民情感的纠葛,经济利益的考量,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

在这三者之中找到平衡支点,事情才好进行下去。

相信上海,会给出我们一个满意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