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战斗力最强的那批精锐基本损失殆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全国解放只是时间问题。

但,桂系白崇禧只看数量不看质量,他认为国军还有上百万之众,凭此实力可割据半壁江山。

所以他多次拒绝善意,即使我党提出可让他继续带兵、延迟广西土改,他都表示要在战场上解决问题。既然如此,也就只有开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各大野战军都有对应的作战任务,负责解放中南的是第四野战军。最初我方谨慎、桂系傲慢,结果武汉张轸起义、长沙陈明仁起义,白崇禧就只能一路撤退。

他还是想再挣扎一下,联络广东余汉谋、湘西宋希濂准备构筑湘粤防线。目的是将四野放在衡宝之外,保护他的老巢广西。

长沙解放后,四野南下的速度明显加快,一路遇到的敌人基本一触即溃,很多时候只是刚听到枪声,国军就作鸟兽状散。

这大大出乎双方的意料,也让我军产生了一定的轻敌情绪,一些部队临机决断,冲出的距离远远超出了预定的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把把尖刀,往白崇禧部署的衡宝防线上插,令他既痛又惊。随即他调动了近30万部队防御,准备找解放军的弱点,先吃掉几支部队。

见敌如此安排,林总急命各部先停止前进,准备让第二梯队迅速跟上取得人数优势,同时又让49军直插衡宝后方,来一个两面夹击,争取将桂系一网打尽。

但是,在这关键时刻,林总发现怎么都联系不上45军135师了。整整一个师啊,难道被敌人吃了?林总在指挥部里非常着急,下令一定想办法跟135师恢复联络。

3天后,135师的电台终于有了回音,可林总还没高兴几分钟,一看到电文内容又是一愣,135师竟闯进了敌人窝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怎么看,詹才芳都比丁盛更有机会。然而最终的结果出来,花还是落在了丁盛家,这有些超乎寻常的任命,可见中央对丁盛的器重。

所以,成功真是机会和能力缺一不可的,如果没有衡宝战役的优越表现,丁盛或许就跟其他师长那样按部就班发展,远不会有后面的成就;

但如果他没有能力将这一战打好,那不被挨批就不错了,更别提什么成为全军闻名的“丁大胆”。两手都抓得住,才是硬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