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游记中,有一个女人的死,非常奇怪。这个女人就是唐僧的生母殷温娇。

殷温娇嫁给状元陈光蕊,怀了唐僧,和丈夫去上任的途中,刘洪假扮艄公,把陈光蕊抛入河底,逼着殷温娇嫁给了他。生下唐僧后,殷温娇被刘洪所逼,不得不咬下唐僧左脚小指(作为日后相认的记号),并把唐僧放在木板上,推入江中。

唐僧被金山寺长老发现,十八年后,得知真相的唐僧到外公(大唐开国功臣殷开山)处借兵,捉拿了刘洪,救了母亲。后来,陈光蕊也被复活,一家三口终于团聚。

按理说,此时原本应该值得庆贺,然而殷温娇却从容自杀了。这是为何?

其实,这件事和什么“刘洪才是唐僧父亲”一类的阴谋论无关,更不关如来佛、玉皇大帝之事,纯粹就是因为清朝封建礼法对女性的约束。

清代纪晓岚写过一个故事,可以作为解释。

雍正年间,有地方发生饥荒,一个叫郭六的农妇,不得不同意丈夫外出乞讨。临走前丈夫对郭六说:我父母又老又病,我又外出,家里全靠你了。

由于郭六很有姿色,所以镇里的富贵子弟经常来调戏她,每次她都严厉拒绝,很多次甚至以死明志。因为性子烈,所以那些富贵子弟慢慢就不敢调戏郭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饥荒的日子里,郭六就做一些女工,挣钱养活公公婆婆。

后来,郭六实在养不活公公婆婆了,就跟左右邻里说:我丈夫把二老托付给我,我一直尽力赡养,但现在我实在养不活了,如果不用其他办法,三个人都要死。你们能帮我可以帮我,不能帮我也别笑我。

邻居们点点头,却不知道郭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原来,郭六跟邻居们说过之后,性格从此大变,她不但时常抛头露面,还会打扮自己。慢慢地,之前那些富贵子弟又来了,并开始调戏郭六。

这时候,郭六并不拒绝,她公然与那些俘浪子弟调情,卖身赚钱。除了养活公公婆婆,她把余钱攒了起来,并偷偷买了一个漂亮女子,养在外面。

这件事,后来也被人知道了,但他们不知道郭六为何这么做。有人甚至怀疑,郭六可能有不同寻常的癖好。那些异样的声音,很快传到了郭六耳朵里,她却从不辩驳。

三年之后,丈夫回来了,郭六从容对丈夫说:父母俱在,只是我身体已经被污辱了,实在对不起你。我给你另娶了一个女子,从今以后,就让她服侍你吧。现在我去给你做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丈夫一脸懵的时候,郭六就到厨房去了。可是,她并没有做饭,到了厨房就自杀了。

又引所置女见其夫曰:我身已污,不能忍耻再对汝。已为汝别娶一妇,今亦付汝。夫骇愕未答,则曰:且为汝办餐。已往厨下自刭矣。——《阅微草堂笔记》

后来县官来处理,见郭六死不瞑目,知道她有未完成的心愿。可是,她的心愿是什么呢?县令不知道。

县令想了想,宣判把郭六葬在丈夫家祖坟里,但不能与她丈夫合葬,因为她失了贞洁。此时,郭六的眼睛仍然睁得很大。

公公婆婆知道后,哭着为儿媳妇伸冤说:她本来是个贞节女人,因为我们才会失了身子。况且我儿身为男子,不能奉养父母,却托付给一个女人,还才让她没了性命,这能怪她吗?这是我们家里的事,官府就不要过问了。

神奇的是,公婆说完后,郭六的眼睛就闭上了。

这个故事中,郭六在贞洁与孝顺不两全的情况下,选择了孝,失了贞洁。尽管情非得已,公公婆婆却能理解,并原谅了她。然而,郭六还是认为自己不好,所以给丈夫买了另一个女人,并从容自杀了。

说白了,不就是封建礼法要求女人这样吗?看看那些贞节牌坊,不都是给那些守寡一辈子的女人立的?古人说的“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不就是这样?说白了都是为男人、为当权者服务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唐僧母亲殷温娇,同样如此。

小姐道:“吾闻妇人从一而终。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面见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今幸儿已长大,又见老父提兵报仇,为女儿者,有何面目相见!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西游记 附录》

她说的很明白了,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失了身子,对不住丈夫,所以才从容自杀。

当然,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纪晓岚是清朝人,写的也是清朝故事。可是,西游是明朝小说啊,这怎么能用清朝的礼仪,批评明朝的小说呢?

问得好!因为附录这一回故事,本来就不是明朝西游记里的,而是清朝人加上去的(而且是以附录的形式),主要是介绍唐僧身世。清朝人加上去的故事,自然要考虑清朝的礼仪啊!

事实上,就算仅从这附录来看,写殷温娇自杀也是自相矛盾。因为早在生唐僧的时候,就有神仙托梦给殷温娇了。

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

南极星君都说了,以后殷温娇丈夫得到了龙王的救助,日后她会和丈夫、儿子团圆啊!在这种情况下,殷温娇何必选择自杀呢?

所以说,写殷温娇自杀,和前面的设定矛盾了。这可能仍然是清朝时,封建礼法对女性的压迫很严酷的缘故。作者若不这么写,只怕当时人都要对他口诛笔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