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财一贸”大名鼎鼎,但毕竟只是极少部分学生才能触碰到的高校,大多数考生,只能把目光投向一些普通本科,例如河北经贸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

河北省没有所谓的“xx财经大学”,因此河北经贸大学便是省内的“带头大哥”。

河北经贸大学在2024年的保研情况显示,共有131名学生被保送研究生,这一数据反映了该校的整体保研率约为2.7%。

保研人数较多的专业包括会计学、金融学和法学,分别有6人、6人和5人被保送研究生

前五院系中,工商管理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的学生保研人数较多。

2018年,“西安财经学院”改名成“西安财经大学”,目前还没有保研资格和博士点。

那么,放弃河北经贸大学,选择西安财经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我内蒙人,2009年入学,当年高考差一本线10分,作为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混子,坚决不同意复读,又想报一个省外的学校出去体验体验,当时财院对内蒙只招23个人,还不开放经院、统计等优势专业,最后我压着最后一个名额报到了管院的工业工程专业,来了才发现这个专业是学校为了丰富学科建设第一年新开的专业,压根就没有成熟的培养体系,到了大二除了部分女生还在认真学习,男生们基本都已经放弃,有像我这种天天宅宿舍上网的(还在宿舍买了架电子琴),有谈恋爱的,还有在外面租门店做生意的,到了大三的鼎盛时期,我们班几个男生把何家营的一座楼都盘了下来,一、二楼是火锅,三楼是台球厅,四楼是ktv,解决的同学们的所有聚会需求,还有个同学大三直接回老家开了个店,每学期考试前才过来。

这种现象其实不仅是我们专业,在学院里是一种常态,学习氛围极差,学校管理松散,对翘课也视而不见,有一次上课教室里只有5个人,老师也习惯了,直接不讲课了,跟我们聊天。

到了大三,同学们才陆续开始着手将来的规划,准备考研、考公务员等等,全凭个人的安排,学校的存在感极低。

最后我回内蒙古大学读研,舍友们也都回各自老家另谋出路,据我所知全班没有一个人是从事所学专业的。

吐槽了很多,但是回想起大学时期还是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希望能给后来看到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如果不满意,要尽快回头,千万不要带着不满虚度4年时光,既然来了,请过好每一天,不论是自习,还是谈恋爱、玩三国杀,毕竟这段时期很有可能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4年。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理性陈述,经历不同,对学校看法自然不同:

①本人西财本科生,长安校区,压线专业。

②学习风气:就本班而言,无论上什么课。

认真听的同学数量,不超过十个手指,基本都在玩手机、睡觉。

升大二时,班上因挂科,留级六七人,好好学习转专业的两人。

班级只有三十人,并不代表学校风气,当年升“大学”时,学校组织查迟到、查人数,劲头过去就不管了

②考研自习室和图书馆占座现象,有半数只见放书,不见人来,个人非常不喜这种行为,就算书多往来拿着麻烦,也可以在便条上写清楚自己的学习时间,而不是四个字“考研占座”,公共资源就天经地义成个人的了。

③生活娱乐:饭堂伙食满意,好吃不贵,就是偏饭馆那种油盐重的风格。[仅个人感觉,口味的事毕竟个体差异大]

澡堂刷卡,全是单间,吹头发经常要排队,但是如果你自己带吹风机就会好很多。

据说每个学校都有的后门美食街,也就是我们的西门已经拆了,去看过,真废墟,都关了。

校园里铺天盖地都是打广告的,什么兴趣社团,进入都是劝你报班的,虽说也是运营模式,但是功利性真的太强,让人心寒,毕竟大多数进去只是找业余爱好,而非深造。

学校各种比赛活动,参与度不高,不少次强行让整个班同学去观看的,要签到。

而且评选名次也十分不正规,奖项基本有专人包揽,拉着大家参加就是陪跑的。[个人经历,组织团队对于评选规则出尔反尔,并且没有任何回应]

兼职资源不好,大学中想缓解经济压力的同学非常之多,但是因为学校地理位置,以及学校官方完全没有帮助同学指导兼职的组织,学校假广告多,导致兼职门路太少且廉价。「不要说是因为同学没有个人能力的,如果在校大学生没有特殊技能和门路,就我所知找的兼职都是廉价劳动力] [互联网创业的课上,我们制作了学生兼职双向服务平台,被老师说是中介,说实话就是看不起我们学生,觉得我们难以找到好的兼职资源,大部分人找兼职本来就劳动力,又不是找工作],学校位置偏僻的原因也比较大吧。

老师质量参次不齐。

举个例子,高数老师一节课讲一章,看同学们听不懂引以为豪,他不是开玩笑,是真不在乎,毕竟他讲的内容我下去再自学,能看出来他用没用心讲。

好老师也超级多的,遇到认真讲题的老师超级尊敬和感激他们

你们觉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