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有消息称微信、抖音、快手发布了微短剧备案相关细则的通知,5月27日起微信上制作成本低于30万元的微短剧需要进行备案;抖音和快手则要求,6月1日起上架的微短剧一律实行审核备案。对此,南都记者了解到,快手已于开放平台发布了相关公告,而微信和抖音尚未发布通知。不过南都记者从影视公司负责人处了解到,上述消息基本属实,已有平台对他们进行了口头通知。

未经审核备案微短剧禁止在平台经营推广

从快手发布的《短剧类小程序接入内容备案审核系统公告》可以看到:6月1日起,无备案号的微短剧作品,禁止在平台经营推广。快手将对6月1日起在平台经营的微短剧作品进行审核。6月1日新增微短剧作品,无备案号或审核不通过的作品,以及因内容违规被平台下线处置的作品,在6月1日以后将不得在平台进行经营宣传,如果违规情况严重,快手会封禁小程序。公告提醒,现有微短剧小程序开发者请在5月30日前完成审核系统接入工作;延期接入将影响小程序正常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手发布的《短剧类小程序接入内容备案审核系统公告》。

南都记者从影视行业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微信则规定从今年5月27日起,制作成本低于30万元的微短剧需提交成本配置比例报告,经审核后获得备案号。已通过审查的剧如需变更,需符合规定或提交申请。抖音要求5月30日前所有已上线播出的短剧需按照模板准备材料,平台在5月17日和5月23日开放上传入口。6月1日起新上线的短剧,上传抖音平台时需填写以下材料,包括成本配置比例情况报告表和片酬承诺书,将材料上传到抖音后再由平台统一向省级广电备案。

4月已传出备案规定,各地执行进度不一

传了一个多月的微短剧备案规定基本落实到微短剧体量最大的三个平台。南都记者曾在今年4月中旬报道,网络盛传海南省广电发布了一则《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指示》,当中提到各平台要将目前未经备案上线播出的微短剧剧目相关信息,于2024年5月31日前报所属地省级广电主管部门备案。从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当时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该文件最早由广电总局向部分省级广电局下发,新规最核心要求就是所有播出和推流的网络微短剧都需持有《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但目前各地的执行进度不一。当时各大平台并未发布任何相关通知,而不同地区的短剧制作公司或剧组对通知的了解程度不尽相同。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的一家广东影视公司已先行在 “网络微短剧备案”系统进行了报备,当时他们考虑的是,既然传闻言之凿凿,他们主动备案新剧可以“万无一失”了。

按投资额分级管理,监管趋严成行业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备案消息传出前,微短剧其实一直在进行分级审核管理。南都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微短剧目前按投资额分三类进行分层审核,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管理,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广电总局管理,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

今年以来,微短剧监管趋严几乎是行业共识。监管层从2023年底开始对微短剧行业释放强监管信号,首先整治的就是内容“埋雷”以及渠道分发乱象。南都记者曾报道,去年11月,广电总局宣布在此前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对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转入常态化,将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从7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其中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等措施。同时,广电总局的监管还细化到网络微短剧的导向、片名、内容、审美、人员、宣传、播出等方面,加大违规微短剧处置和曝光力度,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完善广告推流审核机制等。

随着监管措施密集发布,快手、抖音、微信三大平台也接连出手,集体整治违规微短剧,下架了一批宣扬不良价值观的微短剧。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曾表示,无论监管密度如何变化,微短剧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发展已然成为行业共识,“行业规范发展后,对其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包括有序竞争、创作内容的创新,以及整个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都是有好处的。”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