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在长沙易家湾码头上,行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一位老婆婆,满头白发,衣衫褴褛,以乞讨为生,缓缓向前走去。她漫无目的地走着,心中却在思念着自己的儿子,二十二年了,也不知道孩子怎么样了?他还活着吗?

码头上,解放军战士正在转运物资,干得热火朝天。这时李中权和杨梅生走来,奉命视察码头物资转运情况。杨梅生看着人群,心中不禁感慨,这里是我的故乡,但自从参加红军后,已经22年没有回来过了。

正当他视察完工作,准备回去时,无意瞥向人群一眼,突然他停住脚步,瞪大双眼,惊讶地望着一位老婆婆。李中权走着走着,突然间发现杨梅生停住脚步,心中不禁感到疑惑,问道:“你怎么了?”

杨梅生激动地说:“那是我的娘啊!”说着,他向前飞奔而去,来到老婆婆身边。他强忍着泪水,拍了拍老婆婆,说道:“大娘啊,你这是去哪里呢?”老婆婆转过身,看着这个穿着一身军装的首长,没有认出这就是自己的儿子。22年过去,老婆婆的脑海中,儿子还是少年的样子。

她轻声说着,我是要回家,好多年没有回家了。杨梅生听到这话,眼泪差点夺眶而出,这么多年,母亲孤身在外流浪,她受了多少苦啊!参军多年,他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国家,就是对不起自己的老母亲啊!此时此刻,母亲就在眼前,他却不敢相认,这一辈子亏欠母亲太多了,母亲会不会怪我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梅生

李中权在一旁看着哽咽的杨梅生,心中也十分感慨,决定帮助他认回亲娘。他找来一个本地战士,让他帮忙解释清楚情况。老婆婆听到儿子还活着,激动地问,他在哪里?我就知道我的儿子一定还活着。

站在一旁的杨梅生,再也看不下去了,脱下帽子,跪在老婆婆面前,边哭边说:“娘,我是勋梅啊!”老婆婆一脸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杨梅生,伸出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杨梅生的脸庞,眼泪不禁流下,说道:“你真的是勋梅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杨梅生抱着母亲,痛哭流涕,回答道:“这不是梦,儿子真的回来了。”母子俩抱着埋头痛哭,用眼泪宣泄着这些年的辛酸和心痛,路过的行人见此不禁驻足围观,感触颇深。

那时随着中国解放,不少解放军战士找到亲人,在街头痛哭流涕。他们年少参军,自此将生命交给人民,为了让人民当家作主,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离开自己的亲人,生死两茫茫。这是何其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一生去敬仰。

随着杨梅生母子码头相认的感人故事传开,他的革命经历也广为流传。

杨梅生出生在一个小药商家庭,长大后上过两年私塾,由于家境贫寒不得已辍学,来到自家药铺做帮工谋生。因为时局混乱,药铺的生意越发难做,生意惨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杨梅生索性关掉药铺,来到长沙谋生。然而因为时局动荡,长沙失业者众多,杨梅生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正当他想回到家中时,看到湖南省的反英大示威游行,群众激昂喊着口号,保卫中国权益。

杨梅生深受触动,情不自禁加入其中。湖南省总工会注意到杨梅生,推荐他去武汉国民革命军参军。杨梅生辗转来到武汉,才知道这是一支共产党的队伍,他惊喜若狂。对于共产党,他早有耳闻,这是一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队伍,他直呼自己找对了组织。

不久中国共产党发动八一南昌起义,杨梅生所在部队未赶上起义,便按照组织安排,辗转去往江西修水待命。

部队行军途中,经过浏阳,杨梅生决定回老家一趟,处理家事。他回到家中,告知父母,自己已参加革命的事情。杨梅生的父亲一听,极力反对。他认为现在日子虽然穷,但是不会有性命之忧,可一旦上了战场,刀枪可是不长眼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杨梅生已决心加入革命,不会改变,他与父亲大吵一架。最后他赌气离开家门,临走时,母亲连忙喊住他:“勋梅啊,你等等。”她拿起旧布鞋,塞进到杨梅生的包里,说着:“你要走,我也拦不住你,带上你阿爸的鞋子吧。”

他转过头,看着慈祥年老的母亲,心里一阵心酸,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低声回答一声嗯,匆匆离去。他不敢回头再看一眼母亲,害怕再看一眼,再也不舍得走出家门。此时杨梅生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是2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秋收起义(油画)

告别亲人后,他跟着部队继续行军,于九月初,来到江西修水。根据委员会命令,将修水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杨梅生担任班长,参加秋收起义。彼时刚参军的杨梅生还是一个毛头小子,经验尚浅,因耿直与毛泽东发生一件趣事。

当时毛泽东是前敌委员会书记,晚上来到文家市,参加会议。当天晚上刚好是杨梅生执勤,他守在门口,严格按照命令,排查人员进入会场。当毛泽东正要进入会场,杨梅生见不认识,便上前拦住,说道:“同志,等一下,你叫啥,我进去通报一声。”

毛泽东也没有什么架子,告知他自己姓毛,便安心在外面等候。杨梅生进去向营长报告:“门口有个人找你,他说他姓毛。”营长一听,连忙走出会场,来到门口,与毛泽东亲切握手,告知杨梅生,这是中央派来的毛委员。

杨梅生一时十分紧张,连忙行了个军礼,以表歉意。毛泽东十分随和,赞扬杨梅生工作认真负责,不管谁进来,都要先通报。杨梅生自参军以来,听到很多毛泽东的故事,把他当做榜样,现在听到这话,更加佩服他了。

1928年,毛泽东与朱德,陈毅顺利会师,杨梅生所在部队改编为第四军第三十一团,他被任命为警卫班班长。由于杨梅生表现突出,战斗中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他很快被党中央重点培养,经常派人与他谈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泽东

8月,杨梅生正式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考虑到国民党反对派的迫害,中央决定为毛泽东配备警卫员,保护他的安全。经过各方面考虑,杨梅生成为毛泽东身边的第一位警卫员。

八月下旬,杨梅生参加黄洋界保卫战,战斗中他的右肋被子弹穿过,经过简单包扎,他强忍伤痛,坚持用左手继续战斗,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最终由于失血过多,昏迷在战场上。战斗结束后,他被战友送去医院治疗,这才捡回一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梅生经过战火的磨炼,成为独当一面的强将。1929年,我党部队与国民党军突然遭遇,毛泽东还未转移,处境极其危险。杨梅生挺身而出,率领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将敌军火力引开,这才让毛泽东脱离危险。战斗结束后,他晋升为中队长。

杨梅生参加第二次攻打长沙战斗时,他已离家三年多,十分想念家人,战友纷纷劝说他:“部队离你的家乡才十几里路程,回去看看家人吧。”但是杨梅生坚持以革命为先,强忍思念之情,没有回到家乡看望。

11月,他率部与张辉瓒部队战斗,奋勇杀敌,十分勇猛。战斗中左臂受伤,再次被送进医院治疗。伤好后,他参加红军第二次反围剿,边打仗边学习,极大提高自己的指挥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恩来

1931年,杨梅生接到护送周恩来前往江西的任务。这一路上要突破敌军防锁线,为了掩护周恩来的安全,他使用声东击西的打法,让一部分战士带着周恩来走一个方向,而他带着剩余战士在另一边制造声响,成功引开敌人,将周恩来送到目的地。

因为这件事情,解放后周恩来一直叫杨梅生夫人“梅嫂”,亲切称赞杨梅生很会打仗,要不是他使用声东击西的打法,这一路上要遭遇敌军重重防锁,十分危险。

1934年,红军长征,杨梅生患上疟疾,浑身颤抖不停,十分难受。为了不拖累队伍,主动申请留下,跟着游击队行动。红9军团团长罗炳辉坚持让他跟着队伍行军,让战士抬着杨梅生继续行军。不得不说,罗炳辉的决定十分明智,为未来的新中国留下一个优秀将领。

随着红9军团一路前进,路上得益于战友的悉心照顾,杨梅生的病情渐渐好转,身体逐渐恢复。12月18日,杨梅生病情彻底康复后,担任军委警卫营营长,跟着军委纵队行军。

当纵队行军至一条蜿蜒山路时,突然传来防空警报,3架敌机飞来直至纵队。此时我军尚未完全隐蔽好,敌机见我军正在行军,没有防空炮,更加肆无忌惮,不停丢下炸弹,造成我军战士损伤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机见我军损失严重,更加放肆,久久不肯离去,甚至低空盘旋,想再次炸伤我军。杨梅生眼见很多战士纷纷受伤,牺牲,再也忍不了了,向首长申请进行反击,得到上级同意后,他带着战士架起四架机枪,瞄准敌机射击。

由于敌机太狂妄自大,飞得极低,杨梅生一举击中一架敌机,敌机瞬间被击落,其余两架敌机见此纷纷逃走。杨梅生的突出表现,得到首长的表扬和赞许。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梅生被安排前往八路军,但是因为旧疾复发,被送到苏联养伤,学习。后来,他来到新疆,协助创办新疆学院,培养军事人才,促进新疆学院的发展。1939年,他的身体恢复,回到延安,向组织申请回到前线战场。

1940年,杨梅生担任联防司令部司令员,与汪伪政府展开战斗。战斗中,日军和伪军突然袭击我军根据地,杨梅生立即作出应变,在白沙王山伏击敌军。经过几个小时激战,全歼敌军,缴获各式枪支。

解放长春战役中,为配合作战,杨梅生指挥9个独立团,克服种种困难,率领部队如神兵天降,提前一天来到长春,将长春包围得水泄不通,为解放长春作出突出贡献。长春解放后,杨梅生得到罗荣桓赞扬。

11月,杨梅生参加平津战役,解放天津,后挥师南下,一鼓作气解放长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杨梅生才回到家乡,没想到家里早已物是人非,让杨梅生感触良多。自从离开亲人,已经22年了,也不知道家人现如今怎么样了?

事实上,他的家人也发生很多事情,过得并不好。自杨梅生加入共产党后,立下赫赫战功,名气也越来越大。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对象,抓不到杨梅生,他们便把目光放在他亲人身上。

那天,杨梅生的母亲正在干农活,突然来了一群国民党军官,他们凶神恶煞地质问杨母,是不是杨梅生的母亲?母亲自从得知杨梅生参军后,便一直提心吊胆,以为是儿子出了什么意外,连忙询问。

可没想到,他们立即将杨母抓起来,杨母见情况不对,用力挣扎反抗。动静太大,惊动周围邻居,大家纷纷围上前,看见善良的杨母被他们捉走,大声质问:“你们是什么人?凭什么抓人?”

其中一个军官,警告群众,你们如果敢惹事,将你们一起带走。周围群众虽然愤愤不平,但是面对枪支,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杨母被抓走,抓捕入狱。一开始反动派见她是老太太,威胁利诱让她主动说出杨梅生和共产党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梅生

为了哄骗杨母,他们谎称杨梅生已经死了。可是没想到,杨母拒不说出消息,这让反动派恼羞成怒,对她严刑拷打。杨母年纪大了,哪里经受得住严刑拷打,一下子昏过去了。反动派看见她昏过去了,年纪又大,以为她活不了了,便将她丢在乱葬岗。

幸运的是,杨母只是一时昏迷,苏醒过来后,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她知道家里不安全了,便独自一人踏上乞讨生涯,边乞讨边一路打听儿子的下落。她曾经收过儿子的一封信,得知她来到武汉,便一路乞讨来到武汉,一看到红军部队,就问:“这位同志,你们部队有没有一个叫杨勋梅的人?”可是得到的回答,都是对不起,没有见过。杨母一路追随红军部队,不停询问,你有没有见过我的儿子杨勋梅?

可惜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也有人对杨母说,参军后找不到人了,八成是死了,可是杨母却不相信,她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从未放弃过寻找。一天,正在街上乞讨的杨母,听到长沙解放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杨母便想着,长沙解放了,儿子一定会回家的,我要回家,找到儿子。于是她一路乞讨,利用自己身上乞讨的钱,坐上回到湘潭的船,回到家乡易家湾码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杨梅生在行军途中,也得到过母亲被抓的消息,他十分担心,曾经派人偷偷去过乱葬岗,却未找到母亲。因为十分担心母亲的安全,他还派人暗地回到家乡寻找,都未曾找到。随着革命斗争进行,杨梅生只能暂时放下思念之情,加入革命战斗中,将思念之情埋藏在心里。

直到长沙解放后,解放军进驻长沙,整个长沙市一片欢腾,人们的脸上满是笑容。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沮丧,他们在撤退之时,为了最后阻击我军,大肆破坏长沙铁路运输线路。

因此,我军驻扎在湖南的军队,只能依靠水路运输,易家湾码头也成为重要运输枢纽。那天,已是副军长的杨梅生奉命来到易家湾码头,视察工作,他往人群中无意一瞥,居然看到了母亲的身影,简直不敢相信,他愣住了。

看着母亲破烂的衣服,满头的白发,还挎着一个篮子,装着乞讨的碗,难以想象,这么多年,母亲是怎么过来的?她受了多少苦啊!他激动地来到母亲身边,想与她相认,想拍拍她的肩膀,可是心里却在颤抖。

这么多年了,母亲还能认出我吗?她会不会怪我,此时杨梅生的内心,百感交集。最终他忍住激动的心情拍拍母亲,问道:“大娘,你这是去哪里啊?”大娘转过头,见到是一名军人,笑眯眯地说,我回家啊,很多年没有回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母亲年老的身影,他强忍着泪水,与她交谈起这些年的经历。在一旁的政委李中权感到很奇怪,既然大娘是亲娘,为什么交流这么久,还没有相认。他将杨梅生拉到一旁,询问他怎么回事?既然认出亲娘,怎么现在不相认呢?

杨梅生几度哽咽,告诉他,这么多年,没有陪在母亲身边,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啊?母亲这么多年历尽沧桑,也有自己的原因啊!看着杨梅生眼睛满含泪水,一脸愧疚的样子,李中权拍拍杨梅生的肩膀,说道:“你放宽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李中权找来一个警卫员战士,让他和大娘解释清楚。杨母听到儿子还活着的消息,激动得流下眼泪,问道:“真的吗?我的儿子还活着?”说着抓住警卫兵的胳膊,让他带自己去找儿子,他怎么不来找我?

一旁的杨梅生再也忍受不住,跪下与母亲紧紧抱在一起,流泪与母亲相认。这么多年过去,母亲的年纪大了,对儿子的记忆还留在他年少的样子,母亲捧着杨梅生的脸庞,仔细看着看着,这是我的儿子啊,是啊,他就是梅勋啊!

围观的群众和战士们,纷纷感动地流下泪水,战士们离家多年,久经战场,为了革命,只能将对家人的思念埋藏在心里啊!杨梅生简直不能想象,如果没有这无意中的一瞥,我和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重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好啊,多亏了这一眼,母子终于团聚。此后,杨梅生将母亲带在身边,好好陪伴母亲。

与母亲相认后,杨梅生继续率领部队向衡阳前进,解放衡阳。后来,按照中央命令,前往湘南剿匪,执行剿匪任务,基本消灭大部分匪徒,让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1955年,杨梅生被授予中将军衔,获得八一勋章。此后,杨梅生先后担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一直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对于杨母来说,只要儿子还活着就好,没想到儿子成为了一个大将军,她十分高兴。杨梅生一生为中国作出那么多贡献,他的贡献将一直被人们铭记。在新中国的革命斗争历史上,这些将军久经战场,心中却一直有一个温暖的地方,便是家乡亲人。

他们为了革命,为了全中国人民,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藏在心里,不禁让人泪目。看到杨梅生将军与母亲相认的故事,让人不禁想起另一位开国中将刘忠的故事。国家局势渐渐稳定后,他回到家乡寻找亲人,却在路上遇见母亲在街上乞讨。

看着母亲的身影,刘忠将军的心中,满是愧疚,百感交集。这些将军都为新中国作出贡献,而他们的亲人却在颠沛流离,当他们载满荣誉归来,却发现亲人衣衫褴褛,让人唏嘘不已。幸好这些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将军,最终找到亲人,团聚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刘忠将军

刘忠将军和杨梅生将军,与母亲相认后,再也不愿与亲人离开,十分珍惜相处的日子,好好孝顺母亲。每天不管多忙,只要有空,都会来到母亲身边,说说话,哪怕一起吃顿饭也好!

但是将军的母亲,都以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回到乡下。然而他们从未放下过对对方的牵挂。

我们应该感谢无数的将士,更应该感谢这些家人,他们的伟大付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