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护理学会关于开展2024年“护理科普活动周”的通知》文件要求,5月16日,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了以“心系临床,感控护航”为主题的科普活动,邀请医院各科护士长及科室分管器械的护士深入消毒供应中心内部了解复用器械清洗十大流程,派遣科室责任护士到临床科室讲解器械预处理的重要性,为每个临床科室发放器械预处理科普宣传图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开始,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胡庆芳代表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对各位护士长及器械护士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简短而生动的科普视频,大家对器械清洗的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即将进行的参观学习充满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护士长带领大家参观了无菌物品存放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负责存放经过清洗、包装和灭菌后的无菌物品以及无菌物品的发放。无菌物品存放区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以确保合格的存放环境,确保医疗器械在存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接着参观了检查包装灭菌区。在这里,工作人员会通过目测和带光源的放大镜对清洗消毒后的每一件器械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无锈迹、无污渍、无残留物才可以进行包装,并且会定期使用蛋白残留检测仪和ATP检测对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检测。检查包装区的工作人员为大家展示了器械的包装、塑封机的使用,使大家对器械包装的方法一目了然。在灭菌区,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各种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介绍了什么样的器械是需要高温灭菌,什么样的器械是低温灭菌,低温灭菌和高温灭菌的区别,消毒和灭菌的区别,并详细解释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士长为大家讲解了灭菌的监测,分为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任意一项监测不合格,灭菌物品都不可进行发放,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带领大家参观了去污区,所有从临床科室回收的器械、器具和物品会在这个区域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人员为大家展示了器械清洗的全过程: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每个步骤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清洗质量,并详细介绍了各种清洗设备的用途和优势,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以确保最佳清洗效果。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家不仅深刻感受到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工作的严谨态度,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表示了高度认可,对他们在保障医疗质量和院感安全中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敬意,并建议消毒供应中心能够继续加强与各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深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结束后,消毒供应中心马莉莉老师和张秋莲老师来到门诊及临床各科室进行器械预处理的科普宣教,为科室人员讲解了器械使用后预处理的重要性、器械使用后污染物对器械的损害、器械使用后科室现场预处理的方法及使用后的器械注意事项,为门诊及临床科室发放了科普图册,并现场演示保湿剂的使用方法。

消毒灭菌工作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消毒供应中心希望通过此次系列科普活动能够提高全院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降低医院的感染发生率,延长器械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安全。

(责编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殷晔 王婧 张秋莲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