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章榆

刚过去的樱桃季,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的果园里有了新变化:从各地来的游客,比果农和商贩更多了。“从卖水果,到卖风景、卖体验,小变化看出村里发展的路子走对了。”陶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肖军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樱桃成熟季,大量客商、游客到当地采购、采摘。纳雍县委宣传部供图

陶营村的发展路子历经几次转型升级。曾经,陶营村民开土窑、烧砖瓦,以此为生。当地村民回忆,鼎盛时,砖瓦窑沿着干道旁一字排开,数量达到百个左右。

不过,随着砖瓦市场逐渐饱和,土窑扩张对土壤和空气等环境的影响越发严重,村民们迅速从眼前的产业兴盛景象清醒起来。“需要找到更可持续的路子。”肖军说。

很快,当地农技人员培育出的特色产品“玛瑙红”樱桃,进入当地政府的视野。村干部带头种植、发放政策补助、补贴发放果苗……2007年,在政府推动下,全村陶营村790户村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停窑还林”,在采泥制砖留下的一个个土坑里栽上樱桃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果树生长情况。纳雍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次绿色转型尝试不负众望。“颗粒大果味甜”的品质优势与上千亩的规模优势叠加,让陶营村“玛瑙红”樱桃一上市便“一炮而响”,当时,就连樱桃苗也被各地农户抢购。几年时间,村里收入突破千万元,森林覆盖率成倍增长到83.6%。一个更可持续的绿色产业成功了。

吃上了“生态饭”,还要挣上“旅游钱”。肖军说,在各级单位的支持下,村里拓展思路,按照二月赏花、四月品果、六月办节的思路发展旅游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春季,陶营村打造的农旅融合配套设施吸引众多游客体验。韩贤普摄

2022年以来,陶营村的发展思路再次升级。“立足果园,又跳出果园。”肖军说,依托总溪河等景观,村里相继打造观光园、主题餐厅、儿童乐园、露营基地等项目,开启了花期之外、果期之外的旅游业态探索。今年,旅游配套陆续建成,村里旅游持续火热,进一步带动了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来源。

不过,对肖军来说,从灰到绿、由果转景、农旅融合的转型探索带来的不只有收入上的数据。文化服务中心、玛瑙红广场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167家大大小小的超市、宾馆、农家乐、美容美发、汽车修理等经营主体让村民的生活更加方便;越来越多村民返乡创业……“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陶营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肖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