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5月22日消息(记者马俊玮 通讯员马赫 唐守弘 李锐)眼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陆续进入夏季。但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深处,夜间最低气温仍在0℃以下。受地下水影响,昼化夜冻后的兴安岭隧道内常常会出现结冰挂网现象。每到这个时期,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段博克图供电车间的接触网工们就会变身为舞枪弄棒的“打冰人”。

兴安岭隧道修建于1891年,由于隧道建设年代久远和山体病害等原因,每年春末夏初,由于早晚温差大,山体积水便会从隧道裂缝处渗出,结成冰凌,这些冰凌若触及供电接触网的带电设备,极易引发设备跳闸,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供电安全。

为此,齐齐哈尔供电段博克图供电车间的接触网工们组成了“打冰突击队”,对兴安岭隧道展开全面巡视,发现接触网供电设备附近覆冰后立即处理。

齐齐哈尔供电段博克图供电车间主任陈炳烨说:“滨洲线是繁忙的铁路干线,每天都有百余列旅客列车和货运列车在这里通过,为了不影响正常行车秩序,我们大部分的作业都集中在凌晨或者夜晚,由于能见度低,加上早晚天气比较冷,也给我们作业增加了难度。”

每天,“打冰突击队”队员伴着手电筒的亮光走进隧道。在这条上下行长度超过6公里的隧道里,队员们不但要穿着棉服,扛着打冰工具行走近万步,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他们在昏暗的隧道内,利用强光手电逐步“扫描”隧道洞顶和供电设备状态,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存在的覆冰隐患。

队员们相互配合挥动着6米长、10多斤重的打冰杆,清理隧道顶的冰凌,伴随着“砰砰砰”的声音,一排冰柱相继掉下来,像这样的巡视作业,队员们每隔12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每次要挥杆数百次,按平均一天两次计算,队员们每天要巡视8个小时,步行12公里。

进入五月以来,“打冰突击队”累计巡视隧道百余公里,清理重点结冰点50余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