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国家战略。而校企合作作为产教融合的具象化,如今在高教领域已经算不得什么新鲜词汇,在合作育人中高校和企业都已经尝到了“甜头”,所以还在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的道路。

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就是构建学校和企业共建专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授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企业的产业优势,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理论知识扎实、岗位能力较强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从校企双方的角度来看,一方完成了人才培养和输送的职能,另一方又招聘到了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素质人才,这一培养模式的主体——学生也能轻松配备就业硬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南京师范大学正是看重校企合作育人的优势,不断扩大朋友圈,与众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培养方案、培养条件、实践资源、实习平台到就业机会全方位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2023年,南京师范大学与6个市、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设9所地方研究及一批产学研平台,面向经济社会需求,推进与3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全面深化合作,共建2所附属体育医院,在资源和优势的充分融合中,拓宽学子从南师到社会的道路。

比方说就在去年年底,南师就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未来将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集中优势资源,深化人才培养合作、推进科研创新合作、加强高水平师资交流。而以上这些合作领域,基于都从培养资源、科研平台、师资力量、学科专业实力等各方面作用于相关专业的学生,让学生能够纵享两所优质高校的资源,拔高了个人成长空间的上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该校还与行业领先企业和科研机构达成深度合作,构建“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以产业助推创新性人才培养。

这一教育体系具体落实在人才培养中的表现为,与合作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选聘产业教授,把教学实验室搬进企业,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南师现有省级产业教授40名,具有产业背景、参与本科教育教学外聘导师211名,获评省级产教融合重要基地1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有产业导师的示范和指导,还能直接在企业里进行实际操作,从教学主体和实践场景两个层面丰富教学资源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此一来,不管是校内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还是未来步入就业市场,南师的学生都能以较强的创新能力得偿所愿。

如今,在择校过程中,单纯的硬实力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考生的需求了,他们也需要优质、丰富的平台和资源,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未来发展寻找依托,显然南京师范大学就能为考生的个人成长路径提供全方位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