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说到南宋初年,很多人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或者是秦桧这样的反派身上。似乎这些人才是当时时局的主角,其他人都只是次要角色。然而,实际上,两宋之交时期也涌现了许多有才干、有智慧的臣子。问题在于,宋高宗既缺乏识人之明,又由于形势所迫更加倾向于主和政策,导致主战派大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光绪年间,文人王鹏运编辑了《南宋四名臣词集》,由此,南宋初年的李纲、赵鼎、李光、胡铨四位大臣被誉为“南宋四名臣”。这四位名臣皆是主战派,才华横溢,曾一度被贬至海南。然而,由于宋高宗在位时未能重用主战派大臣,导致李纲等人才华无法施展,南宋错失了对金人统治尚不稳固时的翻盘机会。

南宋四名臣之一的李纲,出生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出生在秀州华亭县,即今天的上海市松江区一带。在宋徽宗统治期间,李纲多次上书陈述时局弊端,但未见成效,反而被蔡京贬至南剑州。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李纲力主抗金,并提出多项具体建议,因此被任命为兵部侍郎,负责整顿京城防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纲的指挥下,开封城成功守住金兵的攻势,但金兵撤退后,李纲遭到主和派大臣排挤。此后,宋钦宗竟听信谗言,将李纲贬至夔州。当金兵再度南下时,宋钦宗欲召回李纲,却已为时已晚,开封城在未等到李纲收到圣旨的情况下,就被金兵攻陷,北宋灭亡。

南宋建立后,宋高宗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尽管李纲提出了联合北方军民抗金、支援宗泽等部、改革军制、沿江设置帅府等建议,认为几年内就能够收复失地,然而宋高宗初时对其言辞颇为推崇,却因畏惧金国的实力而逐渐倾向主和派,只求自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纲仅在担任相位七十五天后便遭宋高宗罢免。建炎二年(1128),李纲因遭弹劾而被贬至万安军,即今海南省万宁市一带。到绍兴十年(1140),李纲在祭奠早逝的弟弟李经时因悲痛过度而染病,当天便在位于福州的家中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赵鼎诞生于解州闻喜县,即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一带。崇宁五年(1106),赵鼎年仅二十二岁便考中进士,但此后官途曲折,直至靖康元年(1126)才受到提拔成为开封府士曹。面对当时朝中有关割地求和的议论,赵鼎作为微弱之人发出强烈谴责:“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赵鼎主张加强武昌守备,并随宋高宗躲避战乱于海上。次年,赵鼎升任御史中丞,得到宋高宗高度评价:“朕每闻前朝忠谏之臣,恨不之识,今于卿见之。”绍兴四年(1134),升任参知政事的赵鼎上书请求宋高宗强化对岳飞的支持。在赵鼎在后方的保障下,岳家军成功攻占了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