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宠物医生正在为狗的伤口消毒。

近年来,养宠规模逐渐庞大,但与养宠物配套的相关服务却远未跟上,宠物医疗便是其中的一大“硬伤”,动辄数百元、上千元的高额花费不说,宠物主与医院之间的相互质疑更为严重。

如何让“毛孩子”看病更省钱?保险公司嗅到了商机。“小钱保大病”“宠物大病不用愁,每月一杯奶茶钱就能搞定”……保险公司为宠物医疗保险打出各种极具诱惑力的宣传语,消费者对宠物保险的接受度如何,理赔过程真的有宣传的那样“丝滑”吗?

宠物保险渗透率仍较低

消费者张女士在宠物医院的推荐下购买了宠物保险,她表示,每年花费三百元左右,能够报销70%的费用,对于“体弱多病”的小狗已经很划算了,去年治疗细小病毒、误食中毒、发烧等都进行了理赔。“我购买的这款宠物保险还赠送体检、疫苗和驱虫各一次,这些都是不小的开支,我认为购买宠物保险很有必要。”她说。

此前,众安保险和蚂蚁保联合发布的《2023年宠物数字化保险行业发展洞察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蚂蚁保平台宠物保险连续两年保持80%以上的增速,而“90后”“95后”是宠物保险投保主力,占比超过60%,展现出更强的风险保障意识。从增速和投保比例来看,猫保单连续两年超过狗保单,投保占比超过60%,热门险种为第三方责任险与医疗保险。

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宠人选择为宠物购买医疗保险,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宠物医疗保险能为他们提供经济保障,确保其宠物生病或受伤时,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护理,而无需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其次,购买保险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医疗选择,包括更高级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方式,如手术、住院治疗和长期护理等,从而给宠物提供更好的医疗照顾。

《白皮书》显示,国内宠物保险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整体渗透率不及1%。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首先,宠物保险市场仍然较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有限。其次,宠物医疗保险存在理赔难、赔付标准不透明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不高。此外,一些宠物主人对宠物保险的认知不足,也影响了宠物保险的渗透率。

理赔并非容易事

宠物保险看起来十分划算,但实际上真如此吗?消费者钟女士家养的比熊犬今年3岁了,今年也是她购买宠物保险的第三年。钟女士说:“我最开始在某平台上购买了宠物保险,狗得了皮肤病,但因为不在保单的理赔范围内导致无法报销。第二年我在挑选新的保险时便格外注意保险的免赔额和封顶价格。”不仅钟女士吃了保单条款的亏,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对宠物保险的投诉有近千条,问题多为“保险公司拒赔”“赔款条款不清晰”“理赔时限制条款多”。

记者注意到,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发帖询问,“投保时宠物医院还在定点医院列表中,但理赔时又不在列表的情况是否损害消费者权益?”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红英对此分析表示,2024年7月1日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经营者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相关信息,不得通过虚构经营者资质、资格或者所获荣誉,虚构商品或者服务交易信息、经营数据,篡改、编造、隐匿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保险公司的这种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购买宠物保险时,应仔细阅读保险合同和条款,了解保险的具体内容和保障范围,以避免因误解或疏忽而遭受损失。”徐红英说。

不少消费者发问,“为何购买一份货真价实的宠物保险如此困难?”詹军豪认为,首先,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次,保险公司在定价和理赔方面存在不透明、不公平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信任度降低。此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宠物保险的不了解和信任度低的特点,进行欺诈和误导行为,增加了购买货真价实宠物保险的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保险公司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力度,确保保险产品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保险产品的相关知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险产品。”他坦言。

文|摄 记者 张钰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