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潮州市教育局着力在创新活动载体与工作方式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创新型”模范机关创建,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以实施“学校班子优、党员队伍优、教师队伍优、教学质量优”为内容的“四优学校”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机关干部转作风提能力和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实现机关与学校党建互融互促、同频共振、双向奔赴,形成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工作合力。

坚持协作联动

推动改革落地运作

一年来,市教育局坚持协作联动,积极构建系统内外协作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学校领导体制改革落地运作。市教育局多次主动与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沟通,对标中办《意见》和省委、市委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参加专题网络培训、深入各县区进行实地调研、开展摸底排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先后听取县区教育部门负责人,市直和县(区)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中小学校负责人和教职员工意见建议,牵头制定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全力推动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完成全市274所学校班子职数核定,调整学校班子252个、388名,储备后备干部308名,全市中小学校已建立“两套”班子会议制度规则,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有序落地运作。

坚持以点带面

立足岗位比学赶超

一年来,市教育局坚持以点带面,找准“主攻点、切入点、链接点”,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比学赶超。市教育局以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为主攻点,聚焦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牵头开展7方面25项措施专项整治工作,采取台账式管理、阶段性销账、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形成责任明晰、措施精准、跟进管理、落实有力的工作闭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开展专项整治学校党风、师风、学风,学校党组织书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体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推动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一线带好头、作表率。以落实联动比学机制为链接点,打通互学互鉴、比学赶超中梗阻,围绕“理论学习、专业技能、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等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县区间、校际间交叉联学活动,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坚持守正创新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一年来,市教育局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搭建人才培育“平台”“窗口”,整体激发教师队伍动能活力。市教育局聚焦市民群众“学有名师”新期待,创新引才措施,实施招聘地“面试+复审+签约+体检”一站式优秀人才“直聘”模式,全年共招聘博士4名、硕士176名,人数创历年新高。聚焦培养体系建设,与中山、佛山联合培养“种子校长、种子教师”150名,新培养省级名师及“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共16名,推动教师攻读硕士43名、博士6名。聚焦人才暖心服务,健全激励机制,举办“尊师重教”“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等主题活动,实施新入职人才“五项服务”机制,确保引得来、留得住。聚焦专业能力提升,自主举办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轮训和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等3个专题培训班,组织人才特色培训项目5个,开展市直学校教师全员轮训、校长能力提升培训、骨干教师专题培训、新入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等市级培训项目近40个,培训8107人次,有针对性提高干部履职能力。

坚持内涵发展

推动教育质效提升

一年来,市教育局坚持内涵发展,以“小体量”“小切口”,推动教育特色化办学、个性化育人质效提升。市教育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教育“双减”、五育并举等问题,创新开展6期“杏坛争鸣”——深化教育改革现场研讨活动,实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守护工程”1+8方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持续完善。聚焦市民群众“学有优教”新要求,创新教学教研机制,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蹲点教研”、市教发中心“直联”学校等制度,与北师大珠海校区合作开展特色课程建设,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针对学校规模小、资源少等实际问题,坚持“党建+文化”“党建+特色”,依托潮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学校建设,推进校园体、美、劳等教育特色建设,创建国家级特色学校68所、省级特色学校338所,学校、师生获省级以上奖项610多项,育人质效明显提升。

开展创新型模范机关创建以来,市教育局依托“四优学校”创建载体,机关各科室(中心)分工合作、协调联动,创新工作方法方式,合力构建起涵盖4方面51项的学校党建品牌创建评估体系,每年评选出10个市级“四优学校”创建示范单位,推动基层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互融互促,形成“三融合”党建探索、“党建+品质”教育等一批特色化实践案例,相关做法获《广东省教育情况》刊发、《广东每日汇报》采用,并获评2023年省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