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后,机枪在高烈度战场上的作用再次引起各国重视,即便是在现代战争中机枪依旧表现出的强悍压制能力。

 【火力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力压制】

中美俄作为三个军事实力最强国家,其机枪发展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体现了中美俄不同的战争理念和班组作战模式。

财大气粗的全可散弹链

弹链作为供弹具是机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军最新换装的西格绍尔M250机枪,延续了美国机枪采用全可散弹链的传统

 【M250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250机枪】

全可散弹链无法单独使用,只有配合机枪子弹才能组成一条完整的弹链,理论上来说全可散弹链可以无限延长,子弹本身就充当了弹链连接的轴承。

当子弹击发过后,弹链会重新散成一个个弹链节和弹壳一同被机枪抛出,全可散弹链的优势非常明显,射手再打光一条弹链后不用携带这空弹链进行机动,减少了作战时的负重。

这对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士兵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毕竟一整条空弹链的重量不容小觑

 【全可散弹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可散弹链】

还有一个优点经常被忽视,全可散弹链的结构是最为紧凑的,这同样是因为全可散弹链省去了连接轴,使得同样一条100发的弹链,全可散弹链的长度是最短的。

不光士兵机动的时候会更加方便,运输起来效率也更高。美军还专门对此做过计算,装载200发全可散弹链的弹药箱相比传统弹链的弹药箱体积缩小了足足20%到30%。

按照美军的习惯,部队领到的弹链都是后勤部门提前装好储存在弹药箱里的,一般一个弹药箱会装2条250发子弹的弹链。

 【全可散弹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可散弹链】

很多人认为美军土豪,才用得上全可散弹链,毕竟在战场上弹链一旦消耗,是没有时间供士兵重新搜集弹链节的,全可散弹链等于是一次性用品

根据俄乌战场的实际使用情况,这倒并非无中生有的说法,乌军获得了相当一部分美制M249和M240机枪,都采用美制M13全可散弹链供弹。

乌军往往在打光弹链后就无法得到弹药补充,虽然手上的北约5.56和7.62毫米子弹还有很多,但却无法在战场上重新组装弹链。

 【散落一地的全可散弹链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散落一地的全可散弹链节】

但实际上,美军自用的时候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美军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弹链节回收模式,有专门的回收部门会利用吸铁回收战场上的弹链节,送回后方重新检查后组成新的弹链再次补充到部队。

并非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一次性使用,美军财大气粗不假,但并不铺张浪费。

各有优劣的不可散弹链

中俄的机枪弹链流派一脉相承,都属于不可散弹链,顾名思义就是弹链和子弹是两个独立的部件,子弹击发后,弹链还是弹链,并不会重新散开,可以不断重复使用,这也能看出俄罗斯人的节约精神。

 【不可散弹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散弹链】

不可散弹链算是最为传统的机枪弹链,早期的马克沁机枪就是采用的不可散弹链,只不过材质是帆布。

但后来在实战运用中发现,帆布弹链一旦脏污受潮就很容易引起供弹故障,于是材质就变为了金属,中俄绝大部分经典机枪都采用的是不可散弹链。

但金属弹链能解决可靠性问题,却带来了更大的重量和携带问题,苏俄军人身材壮硕受到的影响还小一些,身材较小一些的中国士兵要拖着沉重的弹链必然会对自身机动性产生不利影响。

 【不可散弹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散弹链】

所以解放军在不可散弹链基础上,玩儿出了新花样——发展出了一种颇具创意的半可散弹链。

半可散弹链实际上就是在设计上结合了全可散弹链的设计,在一定长度的不可散弹链之间设计了一节全可散弹链,这样一长条弹链就能分为长度更短的几小节,方便士兵携带。

由于半可散弹链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不可散弹链的缺陷,除了解放军,俄罗斯大量装备的PKM机枪其实也应用了这种弹链设计。

 【PKM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KM机枪】

不过随着解放军的更换新枪族,半可散弹链可能很快会从部队中退役,我国新列装的QJY-201班用机枪已经换装了全可散弹链。

解放军目前的后勤体系同样完善,即便应用全可散弹链也能高效率回收,不存在所谓的浪费问题,而且全可散弹链会大幅度的减少供弹具重量。

俄乌战争的经验已经说明,单兵机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解放军不仅是枪械,全身装具都在尽可能地减重。

 【解放军新型单兵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新型单兵装备】

不过201班机换装部队一段时间来,还是出现了一些故障,各部队都出现了较为频繁的卡弹/顶弹情况,这其实是机枪设计思路和我军装备应用理念还没有同步带来的。

201班机最初是空降单位提的设计要求,所以出现了双路供弹这一设计,除了弹链供弹,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制式步枪弹匣供弹。

但该枪配发到全军后,原本仅作为空降兵弹药不足时紧急使用的弹匣供弹方式反倒成了主流,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平常训练中弹匣要比弹链用起来方便许多。

 【201班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班机】

实际上,201班级的供弹故障也几乎都是在弹匣供弹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并不是武器设计问题。

长期缺乏实战确实让解放军的战斗力受到了一些影响,装备设计已经考虑了实战需求,但部队的实际应用却不够实战化

不过,解放军能有从半可散弹链到全可散弹链的转变其实已经说明部队一直在改进优化现有的作战装备,提升我军战斗力,只要有这样的进步观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深度好文计划#

资料来源:

【1】incent D. Blondel: Recent Advances in Learning and Control, p. 233,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8, ISBN 9781848001541

【2】Squad Automatic Weapon (SAW), M249 Light Machine Gun.Man.fas.org [引用日期2023-11-26]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