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边界其实分三层,最外层是针对陌生人的心理边界,中间一层是针对熟人的心理边界,最里面一层是针对亲人的心理边界。由外及里,层层递进。

心理边界与其说是一种边界,不如说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更是一种信任的递进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跟陌生人的心理边界,跟熟人的心理边界,以及跟亲人的心理边界是完全不同的。

对陌生人,我们会有很强的防备和戒备心理;对熟人,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任基础;对亲人,我们则可以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

但这种心理边界只是最基础的心理边界,因为人都是会变的:陌生人也会变成熟人,熟人也会变成亲人,亲人也会变成陌生人,这三者是会相互转换的。

每一种人,不管亲疏远近,他在你心理的位置坐标,或者说心理边界,一定是要保持移动和开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否则你以为的“亲疏远近”,跟实际上的“亲疏远近”,可能大相径庭。

很可能会出现这些情况:你把他当哥们,他拿你当怨种;你把他当块宝,他拿你当坨屎;你把他当亲人,他拿你当仇人。

这就是你识人不明,或者说没有好的心理边界导致的结果。

最好的心理边界应该是:生人要熟,熟人要亲,亲人要生。

也就是说,对陌生人要适当地熟络一点;对熟人要适当地亲热一点;对亲人要适当地生分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因为你对陌生人不熟络一点,陌生人永远可能只是陌生人,怎么也不会变成你的朋友。
  • 因为你对熟人不亲热一点,熟人又怎么进一步跟你加深关系,变成你的至交好友?
  • 因为你对亲人不生分一点,亲人与亲人之间将缺乏分寸感,出现心理学上的所谓刺猬效应。

只有这样,你才能处理好与陌生人、熟人乃至亲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边界,拥有健康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