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再过几个月,就迎来新一年的“幼升小”了。

后台有不少家长私信问我,在这个关键阶段,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全职爸爸,我很能理解家长在面对“幼升小”问题时的局促不安。

毕竟,幼儿园与小学,不但是不同的“生存法则”,也是不同的“学习体验”。

就拿我们家当初来说,在“幼升小”的那个暑假,一边给孩子确定学校,一边犹豫、纠结要不要上一段时间的“幼小衔接班”。

总之,那两个月,我们手忙脚乱,各种头脑风暴,孩子也片刻不得闲。

尽管如此,等到孩子真的上了小学之后,仍然是小问题不断。

尤其是刚开学那几天,班主任的电话就像是闹铃一样,搅合的我们两口子,连上班都没有心思。

有时是因为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开小差。

有时是因为团体活动时,孩子缺乏规则意识,总是特立独行。

到最后,我跟奶豆妈妈压力大,孩子压力也大。甚至有好一段时间,孩子都哭闹着不想去上学。

也正是因为在孩子“幼升小”的问题上,走过弯路,我才深刻认识到,幼升小,是孩子学习旅途中的重要节点,作为家长,一定要“紧盯”2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点:帮助孩子做好基础知识的衔接

在网上,我看到很多家长是拒绝给孩子做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的。

归其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超前学习”,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积极性。

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幼升小实战的家长,我必须负责任的说:基础知识的衔接,非常有必要。

首先,在这里先给大家解释一个误区。

所谓“超前学习”,指的是让孩子接触一些不符合认知心理的知识,让孩子产生无力感,从而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

但是,幼小衔接的基础知识,像是汉字、数字等,是符合孩子的认知心理与探索特征的。

并且在孩子接触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感受新的学习内容,从而能够让孩子在“心里有谱”的情况下,更自信、更快的适应新环境、新节奏。

其次,在进入小学后,老师不再会通过“游戏过渡”,让孩子学习新知识。而是一板一眼的根据教案来进行教学。

这个时候,有一定基础知识储备的孩子,就能凸显出来优势。

一方面,孩子能够很快的适应学习环境,跟得上老师的节奏。

另一方面,有知识储备,孩子在心理上就有优势,回答问题也更加踊跃,也容易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青睐和赞赏,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就像是一种良性循环一样,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孩子构建学习“内部驱动力”的重要来源。

而缺乏基础知识储备的孩子,就很容易开小差、多动、走神,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最终导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情况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点:帮助孩子做好其方面的衔接

到了小学,孩子的生存法则和环境,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变。

所以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在幼升小的节骨眼,大家也要帮助孩子做好其它方面的衔接工作。

就比如说身心准备、生活准备、规则意识,以及社交能力准备等等。

大家也都知道,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可以任凭心意,随意更改一些规则,但到了小学,更改规则的“尚方宝剑”,随着年龄的增加消失了。

这个时候,孩子只能依赖个人能力,去适应新规则、新篇章。

所以,在幼儿园的最后几个月,大家一定要着手培养孩子的一些个人能力和生活、学习习惯。

比如要保证孩子的作息规律,以及在生活自理能力上要下足功夫。

此外,像是社交和表达能力,还有孩子的团结协作和规则意识,都要重点去提升和培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孩子在校内与校外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毕竟从小学开始,家长在孩子身上的参与度,会有所下降。从而对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识,就有很多的考验和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