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车家竹

“成为计划的一部分(Be Part Of The Plan)”是今年,即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旨在鼓励每个人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者邓静拍摄的珙桐

那么,普通人该如何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来?成都市植物园中的两位志愿者给出了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再是宏大而遥远的议题,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她们是志愿者,也是践行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

让大家重新认识植物

五月的成都,绣球园里的各色绣球绽放,一番绚烂多彩的景象展现在眼前。与花朵一起绽放的,还有整装待发的植物园的志愿者们,他们即将带来一场场生动有趣的植物故事。

在成都市植物园,志愿者赵红讲述了她的故事。“20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刚好碰到植物园第一次招募志愿者。”赵红说,“由于我学的专业恰好是林学和植物病理学,进到植物园之后,发现有很多自己专业上可以用到的东西。所以后来投递简历,通过筛选进入植物园成为一位志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红在进行志愿活动

先理解再讲述,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众传递植物知识,成为讲解的必修课。每次讲解前赵红都会梳理所要讲解的植物信息,“对于植物,我们在讲解前需要查询它的相关信息,并且向大家介绍。例如在植物园里有桫椤,桫椤在‘植物志’上都是可以查询到,但其中的表述非常专业,直接搬运过来告诉大家,公众理解起来会非常困难。我有专业基础,所以常用一些通俗化的比喻,这样大家更容易理解。”

让赵红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植物园里的南川木波罗。“虽然南川木波罗在成都分布较少,但有趣的是它与菠萝蜜有关,它们同属于波罗蜜属,所以我每次讲解时,干脆从菠萝蜜引入,这个说法和大家的生活比较贴近。讲解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这种植物可以如此神奇,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可以作为潜在的粮食植物。”赵红开心地说,“游客们会激动地告诉我:重新认识了一个植物。”

“在植物园做志愿者的时间长了,我感觉比刚开始投简历时更有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将自己的植物学知识告诉大家,让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关注我们的植物。”对于植物的理解与讲解并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在讲解的过程中,与游客有机互动,双方能够共同成长,赵红用专业和科学的知识给游客打开了欣赏植物之美、了解植物科学知识的大门。

从“朋友圈”开始

以热爱守护生物多样性

相比赵红,邓静不算一位“专业对口”的志愿者,她目前是一位全职妈妈,而她也在多年发起或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收获了丰富的经历与满满的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静在进行志愿活动

邓静第一次接触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活动是在朋友圈。当时,她看到了一个环保培训的报名推送,于是就报了名。在活动中,她了解到澳大利亚麦夸里岛的故事,那是一个很经典的外来入侵生物的案例,而这个案例也让邓静开始对外来入侵生物多有关注。

随后,她不仅组织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公益科普活动,在生活中也多有留心身边出现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曾经两次参与到了与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斗争”中。

据邓静回忆,第二次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因为之前看过公园方是如何处理的,她决定和同伴一起动手将它们清除。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这个想法过于简单,因为那些“黄花”生长的数量多,生长时间也长,根系已经非常发达,她们5人忙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将它们统统清除,于是还是联系公园方来进行处理。

“这种黄花一旦入侵,就很难完全清除。”采访中,邓静表示,防御入侵生物,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源头做起,避免将它们引入。

除了关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邓静也经常在成都市植物园的志愿活动中科普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最近的一次是在植物园带领一批小学生参观珍稀植物园,讲解了那里种植的各种保护植物,然后再把城市里的常见鸟介绍给小朋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静在进行志愿活动

而在这些过程中,邓静也常常能看到正向反馈。在最近那次活动中,她就发现同行的孩子勇敢地对正在不走‘寻常路’,穿过一片育苗的土地游客发声制止,这十分打动她,“活动的知识只是载体,真正尊重环境、爱护自然的精神是我希望在活动中能传递出去的。”

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

这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在地球这个生态大家园中,每一种生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维系着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赵红和邓静在采访中也表达了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看法。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我看来,有很多方面。在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还有其他动物、昆虫和植物,生活与这些方面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不保护生物多样性,一些植物或动物昆虫在不知不觉中可能已经灭绝,尚未意识到的时刻就已消失。”赵红说,“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是在保护人类自身,我们不应该破坏它,也不干扰它,最后可能会进而保护它。而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有意义。”

对于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邓静则提到《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分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她认为,从狭义来看,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保障人类有比较好的可持续的生活环境,因为人类使用的所有资源都来自大自然,“即使是虚拟世界,也要有硬件和电能来支持吧,这些也都是来源于大自然。近年来气候变暖是有目共睹的,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以后,人类只能面对一个又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在未来,邓静会继续做好各类志愿活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出一份力,“我还报名成了一个民间河长,就是每月进行巡河,查看河流是否存在问题,并报告给官方河长。希望以这种方式,为我们河流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再出一份力。”同时,赵红也希望在植物园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将生物保护的多种元素融入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大家重视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身边的具体情况下将它执行起来。

两年时间,两位讲解“小白”在不断的实践打磨中变得强大。而未来,他们也将继续和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一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