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人大附中、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名誉校长刘彭芝率领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家型校长培育项目学员、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学员、保定市重点中学校长和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部分工作人员在深圳中学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中学调研活动现场

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陪同刘彭芝校长一行,参观了校史馆、图书馆、工程技术创新体验空间、学生辅导中心、文化墙、国际数学资料中心等场所,介绍了深圳中学七十多年来“烽火中诞生,新生与蜕变,在峥嵘岁月磨砺,在春天创造,今日之宏愿”的办学历史及特色。调研团成员通过参观工程技术创新体验空间的机械墙、制造中心以及机器人、科普长廊和量子计算实验室等,深刻感受到了深圳中学在STEM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创新智慧。

座谈会上,朱华伟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深中探索》为题,从办学理念、教师队伍、课程模式、深中贡献等四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学校自2017年以来,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抓手,全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历程。

刘彭芝在会上讲到:“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人很聪明,但为什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呢?最关键的是我们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还没有找到非常好的路径并锲而不舍走下去。”刘彭芝充分肯定深圳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取得的系列成果,认为朱华伟带领下的深圳中学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彭芝在座谈会上讲话

“这是我第一次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深圳中学,非常震撼,大开眼界,同时感到骄傲——为中国教育骄傲,为中国人自豪。包括深圳中学在内的国内很多名校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是足以代表中国基础教育在世界上领先的教育。”听完朱华伟的报告,刘彭芝对此行所见所闻给予高度评价。

刘彭芝讲到,有一位九十多岁的伟大母亲用放大镜看完《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后,给她题了八个字:以终为始,向事而生。她用这八个字形容朱华伟在深圳中学的工作。一方面,学校确立了一个高远的目标,并对于如何到达这个目标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思路。另一方面,以朱华伟为首的深中人,夙兴夜寐,非常不易。“他们真正把生命奉献给伟大的事业,无私无畏、无欲则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把深圳中学办到这样的高度,说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刘彭芝进一步指出,深圳中学的发展,更得益于广东省、深圳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知人善任。此外,深圳作为国家的科技前沿,高新科技企业云集,也为学校提供了非常多优质的创新资源。她对深圳中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期待:更加聚焦、更加着力在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式培养上面,加强与世界一流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在选择合作对象方面,要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教育的差异,博采众长。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家型校长培育项目学员、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用“震撼、敬佩、感动、感慨”几个词来形容此行的感受。“同时也深感学校的不容易,因为你们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深圳中学不仅理念先进,而且有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特别开放包容,同时又专注而深入”。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家型校长培育项目学员、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对刘彭芝、朱华伟两位教育界前辈的高瞻远瞩、负重前行表达深深的敬佩。“作为后辈,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先进理念,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道。”他向朱华伟提出了问题: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深圳中学引进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如何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实现自我成长?如何把他们的智慧、热情发挥出来,成为学生的榜样?

朱华伟回答:孟子有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之乐也。加盟深圳中学的优秀人才,不是把这份工作当做饭碗,而是一份事业,都有非常强烈的干事创业的情怀。每年青年教师入职时,都会为他们做一场讲座——《漫谈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他们扎根深圳中学,干出一番伟大事业。另一方面,深中的学生非常优秀,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够跟来自全世界的优秀老师站在同一平台上,使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获得成长。这种成就感和获得感是非常强烈的。

此外,学校还会给青年教师提供大量平台,给他们创造非常多学习成长的机会,比如学科研究室、树人工作室、深中博士讲堂等。而学校对青年教师的生活更是关怀备至,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我们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指导他们,在思想上引领他们。

对于深圳中学的这些做法,刘彭芝归纳为:“用事业凝聚人,用真情感染人,用适宜的待遇吸引人。”

座谈会结束后,深圳中学向调研团成员赠送《上善之教——我的办学思考与实践》《数学为美——我的教研探索与实践》《走进著名大学——深圳中学学子成长足迹(2022)》等书籍。(陈达)

来源: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