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第二次媒体开放日吸引了各路媒体记者。

武王墩墓为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葬,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2019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24年3月,进入椁室发掘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考古发掘进展如何?”“墓主人究竟是谁?”“墓中铜鼎口径是否刷新纪录?”带着这些社会关切,“皖高峰”记者走进现场,直击考古一线。

进展如何?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发掘队正对武王墩墓南2室进行考古发掘。

“目前,北室、西室和东1室已完成,东2室和南1、2室发掘工作接近尾声。”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介绍,已提取各类文物共3000多件(组),以及大量动植物遗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的部分文物。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具体来看,北一、二室虽然被盗扰严重,但仍然提取出600余件(组)器物,多数为琴瑟等弦乐器,出土的编钟架横梁保存完整,上有悬孔14处。南一、二室出土漆盒、耳杯、盘、豆、鼓,玉璧、璜、佩以及大量铜箭矢。西一、二室遗物以漆木俑为主,还发现木车、乐器和少量遣策类竹简。木俑有200多个个体。东一室以青铜器为主,目前已提取青铜器150多件(组),器类有鼎、簋、簠、敦、钫、壶、甗等,青铜礼器组合保存完整。

墓主人是谁?

自2019年武王墩墓抢救性考古发掘以来,各界对墓主人身份的猜测就从未间断。其中,楚考烈王“呼声”最高。

当天,宫希成对此回应道,综合墓葬规模、楚国历史、出土文物上的文字材料等分析,“武王墩墓墓主人可能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出土的上面带有楚考烈王名字的铜簠。 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首先,从墓葬规模上看。如上所述,武王墩墓为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葬,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大概率是楚王墓。

其次,从楚国历史上看。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把楚国迁都寿春(今淮南寿县)。此后18年间,共有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和负刍4位楚王在此。使用排除法,同处淮南的李三孤堆是学界确认的楚幽王墓,首先排除;楚哀王在位两个月即被负刍门客杀害,负刍则于公元前223年为秦国俘虏,这两位楚王大概率不会在淮南一带留有大墓。

最后,从出土文字材料上看。在考古实验室出土文物对外展示区域,武王墩考古队执行领队方玲向大家展示着一件不久前出土的铜簠。“这是古代盛放稻粟的食器,它的口沿处有十二字铭文,‘楚王酓(读yǎn)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酓前’即楚考烈王的名字。”

事实上,在安徽省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与会专家也得出了与宫希成相同的结论。

铜鼎破纪录?

除了墓主人身份,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的另一大看点是,随葬的铜鼎口径会否超过“楚大鼎”。

据悉,“楚大鼎”出土于楚幽王墓,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公斤,现藏于安徽博物院。随着武王墩墓铜鼎出土,谜底正式揭晓。

在出土文物对外展示区域,记者看到了5月18日提取的铜鼎。虽然掩埋时间超过两千年,但它仍保留着最初的吉金色。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实验室负责人张治国透露,经初步测量,该铜鼎口径达到88.9厘米。这意味着,其口径超过“楚大鼎”,成为迄今所见最大的楚国大鼎。重量方面,由于铜鼎内部尚有遗存物,故还未对铜鼎进行称重。

另据了解,今年6月,考古发掘队将对椁室的中室进行发掘。届时,武王墩墓还将传递出哪些信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