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人们对癌症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在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随着医学技术进步,不少癌症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放射治疗技术中心主任刘太国的从医目标,便是全力帮助癌症患者延长生命。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放射治疗技术中心主任刘太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放射治疗技术中心主任刘太国

因为奶奶

中学时有一个信念:去救人

为什么从医?刘太国告诉记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奶奶的离世,“在我读中学时,奶奶50多岁,得了胃癌。家在农村,当时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奶奶发现胃癌时已经是晚期了,在县医院做了手术之后不到半年复发,很快变得消瘦,非常痛苦,没过多久就离开了。”

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很大。“我从小和奶奶生活,奶奶走后,很是舍不得,她还那么年轻。”刘太国说,从那时起,他就立志当一个医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医学专业,走上了从医之路。

“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我们村里还有几个老人因为癌症去世,有食道癌、胃癌的,所以我想成为肿瘤科医生,尽自己的力量,救治更多人。”他说。

学医路上,刘太国遇到了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他是一位肿瘤科的教授,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大家,非常关心病人。他工作非常繁忙,但对每一个病人都会仔细询问、耐心解释,还会疏导病人的情绪,给出合理建议,让病人感到很温暖。”刘太国说,“他从医过程中展现的人文关怀,对我影响非常大。”

一封感谢信

温暖了从医路

从医18年里,刘太国遇到了很多患者,他还记得2022年一名肺癌患者带来的一封感谢信,让他深受感动。

这是一封很长的感谢信,患者写下了自己在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科5年多来治病过程的点点滴滴。信中这样写道:“在放疗和药物治疗的紧密配合下,我的生命也在一天一天延长,终于在13次放疗完成后的5月下旬,我的腿有了一些感觉……面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医生时,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这是医生应该做的,我们一起努力吧。从那时起我把七医院刻在了心里。”

刘太国回忆,这名患者最初来就诊时,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肺癌,当时经过急诊科120用平车拉到医院、推到病房。“我们发现,他有腹部积水的情况,同时椎管占位压迫到了脊椎,造成了瘫痪。经过寻根摸底、穿刺活检,做了相应检查,最终明确为晚期肺癌,同时有骨转移。当时,医院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多个科室综合会诊,通过综合治疗,让他能够站起来,也存活至今。”

“他有时候没有事,就到门诊上来找我聊天,说一说他自己的感受。他有啥子事都跟我们讲,我们变成了朋友一样。”刘太国回忆,他现在生活能自理,比如自己买菜做饭。“为什么能存活至今?可能一是他的心态比较好,配合、信任医生,二是我们结合了最新的治疗方式,以及整个规范化的治疗。”

做肿瘤“狙击手”

中西医相互配合

刘太国介绍,自己是在学习中医后又学习了西医,“每一种治疗手段都有它的边界,也有长处,面对肿瘤治疗,需要各种治疗手段相互配合。”

“现在医学进展比较快,肿瘤的治疗方式一是手术,手术器械和手术方式的不断进步也让手术成功率得以提升,二是放疗,它是一个局部治疗,三是化疗,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病人都需要化疗的参与,四是介入,也就是微创,包括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还有免疫靶向等治疗方法。”刘太国表示,一些治疗手段比如放疗、化疗等有一定的副作用,那么,通过中医的办法能够减轻这些副作用,比如口干、食欲下降、便秘、睡眠困难等。

据了解,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是成都市癌症防治中心、成都市肿瘤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为使患者得到更加高效、精准、便捷的诊疗服务,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正式成立了肿瘤疾病诊疗中心,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肿瘤微创/介入中心组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肿瘤治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