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架,下架,下架……近期,多家银行的大额存单、通知存款产品相继下架,加之此前多次降息,现在银行三年、五年定期存款的利率已经普遍跌至2%甚至以下。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央行或将进一步降息,这就意味银行存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在如今的低利率时代,还有没有适合普通人的,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还高,又像银行存款一样安全的投资理财产品?

去年以来,好几个转行做了保险的朋友都向轱辘慧推荐了一种“新型理财产品”——增额(终身)寿险,宣称收益比银行定期高,而且绝对保本保收益!

心动之余又担心:“是不是骗人的?”毕竟总是听说“保险是骗人的”,去银行存款被买成保险的案例不绝于耳。

那么增额(终身)寿险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真的保本保收益?有没有坑?该怎么选?本期《凰家鉴保官》轱辘慧来为您一一解读!

先说增额(终身)寿险到底是什么?

首先是保险,身故或残疾都能赔付,而且保终身;其次,对于以赚钱为目的“投资者”而言,就是披着保险外衣的固收理财!而且,真的保本保收益!

为什么?不是资管新规出台后所有的理财都不能保本保收益了吗?

因为增额寿险说到底是保险,保险必须保证赔付,就算是投保的保险公司破产了,也得保证赔付(因为会有其他保险公司接盘)!

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在增额寿险上亏钱了,甚至血亏,甚至根本取不出来呢?坑到底在哪里?

因为,轱辘慧发现,所有的增额寿险都有一个“关键词”、一个“关键点”:现金价值、“回血时间”。只有在现金价值大于等于所交保费时总收益才是正的,现金价值大于等于所教保费的时间点就是常说的“回血时间”。一般增额寿险的“回血时间”都要在5-8年不等,有些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在回血之前取钱,就会亏,甚至血亏!

取钱的专业名词叫减保,不同险企的不同产品的减保规则各不相同,在合同约定的减保时间点之前,钱是取不出来的;即便可以减保了,每年取钱(减保)的金额和次数可能也是有具体约定的,不是想取多少取多少,想取几次取几次。

很多觉得被增额寿险坑了的网友可能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接下来,咱们就说说,保本保收益的增额寿险该怎么选,看看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人保、太平、泰康几大头部寿险公司的产品分别有哪些优缺点。

为了让对比更有参考性,我们假定投保人30岁,每年交10万,交三年。产品分别是:中国人寿臻爱传家、平安人寿盛世金越(尊享版23)、太平洋鑫相守(尊享版)、中国人保金生相伴C款、太平人寿鑫禧年年、泰康人寿尊享世家增额版23。

既然是当作理财产品来投资的,那么我们本期评测就只考虑理财属性,而不评估保险功能。投资理财有几个关键而直接的指标: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回血时间、取款(减保)时间、取款(减保)限制】。这也被称为投资的不可能三角,即没有产品可以同时满足这三个指标。

安全性,前面已经说了,保本保收益,咱们不再赘言。

收益性如图,六家头部险企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收益情况就一目了然了,中国人保金生相伴C款无论是在10年、20年、还是30年时间维度的收益都是最高的。比最后一名中国人寿臻爱传家分别高18698、25735、34582。很明显可以看出,如果是作为长期投资,收益差距还是蛮大的。

三年时间,每年存10万,到第10年的时候,总收益6.2W,年化复利2%多点儿,表现好像也一般?但若把时间进一步拉长到20年、30年,那么优势就很明显了,到第30年的时候中国人保金生相伴C款的现金价值已经达到652306元,收益117%;就连收益表现最差的中国人寿臻爱传家也都已经翻倍,这就是增额寿险的魅力。

收益情况一目了然,然后重要的就是流动性了。流动性对应增额寿险中“回血时间”和“减保规则”两个指标。

经过轱辘慧对现金价值表的横向梳理,如上图所示,六家头部险企选定增额寿险的回血时间在4-8年内,处于常规范围内。不过,对于在意流动性的网友来说,中国人保金生相伴C款依然是表现最好的,只要4年就可以回本,如果急于用钱需要取现,第四年末取出就不会亏钱。太平人寿鑫禧年年和平安人寿盛世金越(尊享版23)都需要5年。相比较之下,太平洋鑫相守(尊享版)和泰康尊享世家(增额版23)则分别需要8年和7年。

对于减保(取钱)规则,现在监管已经进一步规范,我们所选取的六家头部险企增额寿险产品的减保规则也都如出一辙:合同生效时基本保额的20%,只要减少后的基本保险金额不低子最低规定即可。

所以,结论就一目了然了,如果纯从理财角度来筛选增额寿险,在减保规则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收益最高、流动性最好的即可。如果收益和流动性都差不多,可以再对比一下万能账户和保险保障条款等更多因素,这个咱们后面再另行评测。

另外,轱辘慧想多说几句,虽然四五年能回本的增额(终身)寿险流动性更好,可以更好的应对突发风险,但是总体而言,要取得比较好的收益情况至少要持有10年以上,而一些回血快的增额寿险可能中后期收益不够理想,我们本期评测也只是选取了30年这个比较适中的维度。而如果您只是想做5年以内的理财,那么增额寿险不是一个适合的选择。

最后,轱辘慧也想提醒广大网友,根据自身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