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不管哪里发生了一点大情小事,美国总是会出来指点江山,说上那么几句。那么前几天,俄罗斯元首出访中国,这么个大事,美国人说了点什么呢?

当地时间5月16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帕特尔,说了一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帕特尔的解释是,中国不可能希望与欧洲和其他国家深化关系,同时继续助长,长期以来对欧洲安全的最大威胁,俄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有人听了之后会说,这好几天的事了,你咋才想起来讲呢?我不是在爆料,不是在说新闻,我是拿这个事做个例子,来说一说当今舆论场上的一种,常见的“暗器” ,舆论陷阱。

所谓舆论陷阱,用直白的话来说,就是拿语言文字给你挖坑,而且挖到高明处可以做到大坑套着小坑。看一看帕特尔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咋听上去有点意思。显然,帕特尔是把所谓的发达国家,认为是“熊掌”,俄罗斯认为是“鱼”。

那么这话听上去的第一层的反应是,中国的决策有失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拿到了“鱼”丢了“熊掌”。然而,听的人如果往下想一步就会发现,不对呀,如果中国放了“鱼”,能拿到“熊掌”吗?

显然丢了“鱼”,“熊掌”同样是拿不到的。而这个地方,帕特尔的解释又套了一个小坑,这个“熊掌”,他没有明说美国是“熊掌”,而是讲欧洲和其他关系,把美国摘出来了。如果说美国是“熊掌”,在中国人看来,大部分都会认为,这个“熊掌”天生就不是我的。把美国剔除掉,讲欧洲,就可以把好多人蒙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中欧关系搞不好,最大的问题在哪?是在俄罗斯身上吗?是在中国身上吗?还是在欧洲国家的身上呢?其实细琢磨一下,都不是,是在美国的身上。讲到这个地方,“鱼”与“熊掌”的这个陷阱,好像就被破了。

其实还没有破干净,你如果去讲,“熊掌”我拿不到,这个时候我只能去拿“鱼”,所以拿“鱼”是正确的选择。这个时候另一个坑又出现了,那就是“中国在援助俄罗斯”。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援俄”,成了西方国家口中,中国的一项“原罪”。别管我们怎么解释,别管我们怎么说,我们和俄罗斯是正常的贸易关系,在许多的舆论平台上,给你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在“援俄”。而现在讲到“鱼与熊掌”的问题,你讲到中国拿“鱼”舍“熊掌”,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那么从逻辑上,恰好掉进了他的这一个新的陷坑,那就是中国“援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所谓中国“援俄”这个陷坑,好不好破呢?也好破。有的时候我们一遍一遍地在解释,我们在俄乌冲突当中持中立立场,我们和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是正常的经贸往来。解释归解释,到了人家那不仅不听,反而要给你歪曲成其他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地去回一句,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给俄罗斯卖武器,可是你们呢?你们却在向一直承认的,一个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地区,在公然地出售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