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接连两起新闻,将它架上了风口浪尖。

第一个新闻。

有人在南京某农贸市场买鱼,遭遇缺斤少两的问题。发现是“鬼秤”后,买家立刻找商户理论。结果对方无所畏惧地承认:就是用的九两秤。

买家气不过,要求与商户一同找管理方,结果市场管理方与商户沆瀣一气,抢夺买家手机并狠狠砸在地上。

他一边砸还一边说:

“什么东西,你拍什么东西?
赔你个手机就是了,
还要弄你一顿!”

态度之嚣张,令人发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就在南京该事件曝光前两天,

打假博主@狂飙兄弟发视频称,在连云港某菜市场遭遇“鬼秤”。

买了1斤的爬爬虾,自己复秤竟然少了半斤。

他决定上门找商户理论。在正式对质前,他还特意拿了一个500克标准砝码,放在商户的电子秤上。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电子秤显示砝码重630克,是商户在秤上搞了鬼。

然而他跟商户理论,对方理不直但气却壮。

不但不认账,反而抢过博主付过钱的虾,哐哐砸到地下,给你来一个死无对证。

她一边砸还一边质问博主:

“你想干什么?你到底想干什么?”

转身就把电子秤搬走,那架势,好像她才是受害者。

然而寒心的是,就在博主和商户理论的时候,周围的商户都朝他聚拢示威,

博主愤怒大喊:“你们整个市场都向着她说话是吧?”

后来,博主满怀希望找到市场管理方,以为能讨回公道。

结果管理方第一个指责他:

“你把视频删了我给你处理!”

见博主不照做,他第一时间上前抢夺手机,双方厮打在一起博主手机被抢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护剩下的一部手机,他快速离开现场,而对方还疯狂在后面追赶。

这两起事件迅速冲上热搜。

在网上引发巨大热议。

无良商家缺斤少两,竟如此嚣张?消费者遭遇不公,维权竟困难重重?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反而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看到市场管理人员的态度,商户的有恃无恐就不难理解了。

事情闹大以后,两地官方介入调查,对于这两起事件进行了处理:

南京事件里,农贸市场主办方和涉事商户被立案调查,市场方对涉事商户予以清退。

连云港事件的处罚更重,涉事商贩被市场主办方清理出场,涉事商户罚款3万,市场主办方罚款35万,多人被行拘。也算是给被坑的消费者出了口恶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闹大后,很多本地人都表示大快人心!

从无良商户到包庇的市场管理人员,不仅不以自己的行为为耻,反而因为丑恶被揭穿恼羞成怒。

他们坑的不仅是外地人,连本地人也不放过。

有网友说:之前买螃蟹被坑了好几百。

还有本地人表示,希望能将事情扩散得更大,本地人早已深受其恶劣影响。

这两起事件不是第一次,也很难说是最后一次。

因为“利”字当头,良心有时并不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这两起“鬼秤”事件,很多网友都说:

这层出不穷的“鬼秤”事件,让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实体经济越来拉垮。

或许在网上你经常刷到这样的言论:“是电商搞垮了实体店。”“电商不倒,实体不兴。”

还有人要求国家出手,对电商进行封杀。

我能够理解大环境下,实体经济的艰难,也能够理解被电商抢夺市场的不甘,但某些实体商家经济的拉垮,真的全部都是电商导致的吗?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去实体店买东西?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去逛菜市场?

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商场都不想进去了?

我们在哀叹实体经济衰退的同时,也要好好反思一下其中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缺斤少两。

五一期间,一女游客去大理旅游,在一摊贩处买了一斤蓝莓,复秤发现竟然只有6两。

她找到摊贩讨说法,对方死不认错,还拿出自己的秤再次秤了一下。

女游客说:“那我们现在去别的地方秤一下。”

对方一听,迅速把蓝莓倒自己框里,从口袋掏出钱拿给女游客说:

“我不卖了,不卖给你。”

面对女游客的质询,摊贩十分坦诚地说:

“这边都是这样子的,妹妹。”

缺斤少两这个现象在如今的实体市场,到底有多严重呢?

这么说吧,要找到足称诚实的商家很难。

为什么淄博能火?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别的城市缺斤少两,而淄博的商家摊贩都是足斤足两,

他们商户不会欺诈消费者。

你看,缺斤少两的商家是正常的,而诚信经营的商家却是不正常的。

而如果这个市场充斥着缺斤少两、漫天要价、被坑也无处伸冤,那么只会加速人们逃离的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点就是,宰得太狠。

知乎网友@Noah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的汽车钥匙片柄部断了,

4S点报价500块,他说里面的部件没坏,对方说只能整体换。

他在网上买了两个钥匙壳,花费46块。

后来汽车档位拨杆球头老化,上面的橡胶开裂了。4S店给出的方案是整体换,要1000块。他转头在网上买了同款配件,62块。

“如果他们100块一把钥匙,
200块更换档位球头,
我二话不说就去4S店了,
毕竟自己弄也挺麻烦,
但人家不屑赚这种小钱。”

这里不仅仅是4S店,还有很多服装店、彩妆店,和网上一模一样的产品,价格出入却很大。

前段时间一个话题冲上热搜第一:#月薪两万不敢在商场买衣服#

那些光鲜的装潢下,隐藏着高价的标签,令很多消费者“随便看看”也要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者当然知道实体店成本高,房租、人工、水电,这些都是钱,我们也默认这些钱会摊到商品价格上,也做好了承受一部分溢价的准备。

可是如果宰得太离谱,总有种被当成冤大头的感觉,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当各种商品成本、价格越来越透明,当线上线下价格赤裸裸地对比,“冤大头”们清醒了,自然也就不愿再花冤枉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原因,就是服务跟不上。

有一次,家里来客人,我去楼下商店买酒。

回来一看发现酒有被打开过的痕迹。我找到商家要求退货,可对方死活不肯,还一口咬定是我们自己开的。

商家死不认账,我又没有全程视频证明自己,找第三方来介入不仅麻烦而且很久,于是就只能自认倒霉。

而这瓶酒是我在电商平台买的呢?如果有问题,申请7天无理由退货。有争议,我也可以申请平台介入。

而在某些黑心实体商店被坑了找谁?所以很多像我一样的消费者在实体店上了一次当之后,就再也不去了。

电商平台从“7天无理由退款”到开始卷到“仅退款”时,当电商平台竭尽全力去提高服务时,某些实体商家连基本的售后服务都没有。

所以,他们价格卷不赢电商,连服务都不愿意卷一下,这样的经营模式,实体店拿什么和电商打?

如果价格一样,实体店、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还会大批流失吗?

当你的行业有很多人“变味”了,你觉得自己还能独善其身吗?当一粒又一粒“老鼠屎”出现,坏了那一锅汤,消费者就会选择一口都不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很喜欢一个观点:这个世界是平的。

或许我们之前会存在信息差, 存在认知差,存在智商差,但随着网络的普及,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会迅速拉平这一切。

也就是说,之前的很多生意都行不通了。坑蒙拐卖,行不通了,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行不通了。

靠行业壁垒就想着闷声发大财,也行不通了。所有的捷径都会慢慢堵死,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一切,也需要真正用心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

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贬低传统实体经济,而是时代已经变了,我们也要随之进步和调整。

这个世界万物都是流动的,如果你物美价廉,如果你服务足够好,如果你诚信经营,消费者自然会站到你那边。

一心想着套路别人的,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