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再一次对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在内的全球各国经济发展趋势给予了评估,他的基准基调是:中、俄、印的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印度2024年的经济实际增长率高达6.8%,再一次排在全球大型经济体行列内的首席位置。我国经济预计增长4.6%,俄罗斯将实现3.2%左右的提升力度。

与之相比,美国2024年的经济增长率大概为2.7%,低于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但美国经济总规模却将由前一年的27.36万亿美元,暴涨至今年的28.78万亿美元。一年时间,就扩张了1.42万亿。

与之相比,IMF仅预计中国GDP将在2024年提升至18.53万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量只有几千亿美元。在全球整体格局中,美国GDP占比有望扩大至26.3%,而中国的份额可能会跌至16.9%。

IMF还预计:印度今年的GDP将扩张至3.94万亿美元,增量不到4000亿美元。俄罗斯的经济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2万亿美元左右,扩张至2024年的2.06万亿美元,增量甚至不足千亿美元。

其他国家的经济数据不再一一分享,IMF的观点就是:美国GDP总量保持领先优势,GDP新增数量在2024年也将位居全球第一名。

GDP增量的全球第一名,为什么不是我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俄罗斯等国的经济规模远低于美国,即使他们的经济增长率大幅高于美国,也无法实现GDP增量达到全球第一的位置。我国不同,GDP新增数量曾多次超过美国,为什么近期又不行了呢?

表面的答案有两点,但背后还隐藏着深度因素。我们先看大家都知道的那两个表面答案,即美国境内的商品、服务价格提升力度超过我国,美元仍处于强势位置,人民币汇率下跌带来的拖累因素。

上述两大因素,南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多次提及了,本文不再赘述。因为它们都是表象,背后的深度逻辑是:美国当前的经济正处于周期性波动轨迹中的上方,属于“过热”状态,他们要防止“过冷”。

而我国经济当前的走势却正好相反,制定的各项政策整体趋于“防过冷,而不是防过热”。换言之,美国经济增长率正处于“美国经济本身发展潜能的上方”,而我国经济走势处于“中国经济本身发展潜能的下方”。

是不是没看懂?有点绕口令的意味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有序、高效、平稳,这是各个国家政府部门的理想运转状态,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要么过冷了,要么过热了,要么是无序乱撞,导致政府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形如枯槁。

美国的问题是供给不足,需求旺盛,而且似乎是拼了命的在消费。很多美国的穷人没钱消费怎么办呢?那就零元购吧,只要抢夺的商品金额未达到某个高度,就不算犯错——这是鼓励消费。

尽管这种消费在我们看来是荒诞的,但它不影响美国的GDP核算。牺牲部分中产阶级、牺牲部分资本家的利益,来维持美国社会的基本稳定是值得的。我们需看到,零元购释放了美国底层居民的怒火。

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贫富差距较大,被评为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牺牲一部分资本家的利益——被零元购抢夺的资产,不会导致这些富人无法生活,但却抑制了穷人潜在的更大动乱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美国相比,我国是需求不足,而供给却十分充足。投资与消费相辅相成的,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也不能过于重视其中的某个面。当前,美国是投资稳步回升的背景下,消费被过度抬高。

而我国却是投资依然保持较高水平的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没有被充分激活。这使得: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潜在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吸纳新增就业人口的能力有所下降,失业率偏高。

举个例子,我国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低于“新增的就业人口数量”。人多、岗位少,企业就挑三拣四,不太愿意接纳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年龄超过35岁的中年人难以找到新的工作岗位。

但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失业人口数量只有600多万的背景下,空缺的就业岗位却超过了900万。不是人等着就业岗位,而是就业岗位等着人进来,有趣的是:大量美国失业人员希望进入到服务业。

美国服务业的利润率偏高,就业人员的整体薪酬高一些,服务业的进入门槛也低一些。大量美国人宁愿不上班,也不愿进入到制造业岗位。当然了,也可能是他们缺乏技能,不能满足制造业岗位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结构、趋势都不同,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可能是完全相反。我国需要在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保障投资效率的同时,尽量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形成稳定的内循环。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