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啥叫文化自信?

高小微今天带你

看一看我们的老祖宗多有才,

你的心里就有答案了!

1


2000多年前的“冰箱

战国·青铜冰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青铜冰鉴

这件青铜冰鉴是古人用来冰酒的

鉴、缶壁之间的空间放置冰块

它也是当时祭祀中一种重要的礼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没有表怎么看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青铜漏壶

漏壶又叫滴漏、刻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示意图。壶内浮箭标有刻度,古人依据箭上的刻度判断时间。

 老祖宗,您可真有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老祖宗,您可真有才!

古人依据壶内浮箭的下降的刻度

便可估算大致的时间

3

打酒也要不失优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竹节柄铜汲酒器

出土于一座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墓葬

外形奇特十分罕见

考古学家经过大气压强实验

确定这件奇怪的器物是汲酒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懂了吧

这样打酒优雅不优雅

在利用大气压强方面

比1654年的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仪器)

早了近两千年

4

环保灯?西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长信宫灯

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环保设计不输当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信宫灯巧妙地将“宫女”的袖管与身体

设计成排烟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灯的底座部分

还放置了水盘以

收纳污浊烟尘、清洁空气

2000多年前

中国古人的消烟环保意识

令人称奇

5

难道这是“节能”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邛窑绿釉瓷省油灯

这盏省油灯内部

暗藏着一个中空夹层

夹层上部留有一个注水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空的夹层注水

可降低灯盏内灯油的温度

减少油的过热挥发

要论节能

你真行

6

这是游标卡尺?对,东汉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铜卡尺

这件文物是在

江苏扬州的一座东汉墓葬中出现的

仅从外形和使用方法上看

铜卡尺和游标卡尺极为相似

主要区别在于刻线和读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卡尺出土时虽然锈蚀严重

无法分辨其表面是否有刻铭

但可说明,在东汉前后

我国历史上就已经创制、使用过这类

带有卡爪、可上下移动的专用测长工具了

测量工具这么先进

我们老祖宗当时的手工业

在世界上的水平

不难从侧面得到印证

7

无盖茶壶照样能进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 肇蕾

五代·青瓷提梁倒灌壶

这件“魔壶”源于

“连通器液面等高原理”

壶倒置后

从底部梅花孔灌水

通过漏注(又称通心管)流入壶内

利用连通器内水面等高原理

由中心漏注来控制水面

 老祖宗,您可真有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老祖宗,您可真有才!

倒置时,水不会溢出

若溢出,则表明水已装满

同样

将壶正置或倾斜倒水时

因壶内中心漏注的上孔高于最高水面

底孔也不会漏水

用这个装酒来喝

就问你你满意不满意?

8

这款香囊傍身,美观优雅有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镂空的香囊

里面的香料咋晃都不洒

唐朝的能工巧匠解决了这个问题

该香囊分三层

外壳、机环和金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层结构之间由银质铆钉铆接

可以自由转动

无论外壳球体怎么动

内部的金盂由于重力的作用

始终保持重心向下

总能保持平衡

使里面的香料不致洒落于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啊

这难道是陀螺仪吗

没错,贴边、靠谱

这种“机环转运四周,而体内常平”的技术

后来发展成为常平架陀螺仪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航海、航空中

文物不言

却为我们带来自信满满

闪烁着华夏祖先

智慧光芒的一件件精妙器物

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更鼓舞我们在复兴路上

昂首向前!

来源:高小微综合新华网、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淄博市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扬州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央视新闻、新华社、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版 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编辑:小新

责编:陈宇

统筹:衣丽娜

监制: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