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短片和电影是同期诞生的艺术形式,在欧美已经存在上百年。作为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工作者,我支持首届上汽大众杯澳涞坞短片大赛的展映和创投、论坛等多个板块的工作。首届上汽大众杯全球青年短片大赛由澳涞坞电影工作者协会、澳涞坞青年创意中心以及上汽大众联合举办,澳涞山庄和澳涞一品战略合作。

首届上汽大众杯澳涞坞短片大赛试图从电影短片出发,与青年创作者共探青春影像未来。将全球青年短片大赛已经收集到的329部作品进行展映。从而为青年电影创作者,打造一个专属于他们的电影节,在竞赛环节之外,加入展映、创投、论坛等多个板块。

饶曙光博导是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家,他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理论评论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副主席。现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自1985年开始从事电影教学、电影理论研究及评论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当代中国电影电视、影视与大众文化等。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00余篇,200多万字。出版多部译著和专著:《中国文学理论》,《新时期电影文化思潮》,《中国喜剧电影史》等,主编《中国电影欣赏》等。

近年来,饶曙光教授也关注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短视频短片等创作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便能从各类短小的视频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和愉悦的观看体验。而18分钟的短片概念,就从这样的短视频背景下,应运而生。5~18分钟的时长,能充分展示创作者的节奏把控、视觉风格、影像气质和画面质感。

饶曙光教授的观察非常敏锐。确实,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短视频和短片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形式,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大众的喜爱。

饶曙光表示,这种短片形式不仅适应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使得观众在短暂的休息或等待时间中就能获得丰富的信息和愉悦的体验,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风格的平台。在5~18分钟的时长内,创作者需要精准地把握节奏、塑造视觉风格、展现影像气质和画面质感,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和技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饶曙光说,这种短片形式也符合了当前文化消费的趋势。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简洁、明了且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而短片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一种有效形式。作为电影理论家和所有电影人,对要短片认真研究,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