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淮北5月22日电(陶伟)他大学读的外语专业,出国留学进修的是国际贸易,在事业单位工作多年,后又下海经商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如今,他扎根荒山,成了一名实打实的生态养鸡专家:什么品种适合山上养殖,什么阶段选用什么饲料,遇到疾病该如何控制……关于生态养鸡的知识,他是信手拈来。

他叫曹建强,今年46岁,是淮北市育之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北育之宝)创始人。驾车从淮徐快速通道进入皖北川藏线杜集段,再拐进一条水泥路,不一会就到了曹建强的生态农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建强在农场里喂鸡。人民网 陶伟

1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12年后,曹建强的农场里郁郁葱葱,林间不时传出阵阵鸡鸣。过去一年,成功获得国家级生态农场的淮北育之宝实现产值超千万元。

在皖北农村长大的曹建强,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个城里人。大学毕业后,他入职一家事业单位,虽然后来也曾下海经商,但始终未与农业产生交集。

靠着从事外贸赚得的人生“第一桶金”,曹建强本可以衣食无忧,但天生“爱折腾”的他,在2012年又回到了农村。这一年,曹建强在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承包了2400亩荒山,创业开建生态农场。但在当时,他的举动不但遭到家人反对,也一度让附近村民看不懂。

“一没水,二没电,甚至连路都不通。”曹建强妻子在回忆创业之初的艰难时说。

但曹建强始终不愿放弃,没人干,就一个人干。起初的几年里,他将此前做生意的积蓄全部投进了农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地政府和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曹建强通过在山上补种松柏树,以漫山遍野的松柏籽作为鸡的食料,最终摸索出“柏树籽-鸡-鸡粪-植被”生态循环有机种养模式。2016年,育之宝生态农场的柏籽鸡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2017年,淮北市育之宝养殖有限公司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蛋禽类企业,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渐渐地,育之宝生态农场的名气越来越大,出产的土鸡和鸡蛋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如今,农场生态鸡的年出栏量达3万只,柏籽鸡蛋的年销售量达到了180万枚。通过线上平台,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12年来,曹建强从养鸡“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三农”智库专家。除了日常打理农场外,他经常外出为各地养殖户讲课,传授新型养殖经验。曹建强说,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作为新农人,他还要不断探索、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深耕这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