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从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玄武岩研究院”)获悉,经过2年多时间的试验运行,玄武岩研究院在广西钦州生蚝养殖基地下水的玄武岩蚝排经过检测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试验取得成功。

“这是我们研究院积极探索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生产领域应用的创新成果。”玄武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中甲介绍,华蓥市拥有丰富的玄武岩资源,现已探明资源储量约2500万吨,保守估计华蓥山玄武岩蕴藏量在2亿吨以上、可采储量在8000万吨以上。

据介绍,玄武岩纤维是将天然玄武岩石作为主要原料,将矿石粉碎后,将其在15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熔炉中熔化,然后通过拉丝漏板高速拉制而成。玄武岩纤维具有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抗老化等多种优异性能,并且与环境相容性好、不产生二次污染,是一种绿色高性能新型环保材料。

为推进华蓥市玄武岩纤维产业技术应用攻关,玄武岩研究院按照“研究院+合作院校+实体企业”运作模式,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国把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坚持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所以,我们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就把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作为重点来攻关。”杨中甲说。

2021年底,由玄武岩研究院研发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蚝排,在钦州生蚝养殖基地下水试验运行。这套装置包含4个养殖单元与1个观光平台,采用轻质高强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代替传统苯乙烯泡沫浮体竹木蚝排。

“最重要的是,新型玄武岩蚝排强稳定性的特点,为人工养殖生蚝走进深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负责新型玄武岩蚝排试运行的四川帕沃可矿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周豪自豪地说。

据介绍,传统的生蚝养殖场地,大多在近海海湾,而新型玄武岩蚝排可以安装在离海岸线25海里左右的区域,离海岸线较远的区域海水水流急,养出来的海产品具有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符合加快渔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的要求。同时,这种新型蚝排采用模块化开发,在工厂预制好各种构件,运到目的地后,再进行组装,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有效把控产品质量性能和品质。

开发新型蚝排是将玄武岩纤维推广到海洋应用的一个缩影。玄武岩研究院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发挥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特有的轻质、高强、耐腐蚀、耐酸碱等特点和优势,探索将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在人工渔礁、桥梁、防波堤以及海底基础建设等领域。

“目前,我国正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能够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对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继续推动来自华蓥山里的‘石头’在各类复杂环境下更加广泛的应用,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杨中甲说。

来源:华蓥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