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提出出兵东北对付日本人的条件,的确非常苛刻。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外蒙维持原样。

啥意思呢?外蒙当时主要分成伪蒙古国和唐努乌梁海两个地方。其中唐努乌梁海在1944年已经以图瓦共和国的身份,申请加入苏联,并且得到了苏联的应允。

至于伪蒙古国,则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苏联虽然没有接纳他们,但是苏军在这里有驻军,可以为所欲为,因此这里俨然是苏联的殖民地。

苏联所寻求的维持现状,就是这么个意思。这明显是以势压人,强行割裂咱们的领土。那我们当然不答应,为此还特地与之讨论了很长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就一句话:外蒙是中苏之间的缓冲。

沙俄时期,曾经修建过一条西伯利亚铁路,将俄国的莫斯科和远东的海参崴,连成了一条线。这条铁路确保俄国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俄国对远东地区的管理。

苏联时期,完美继承了这条铁路以后,自然将其视为俄国的命脉。一旦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从外蒙进入苏联,这条铁路被切断,那俄国的生命线就算是被切断了,俄国就完了。

为此,斯大林认为,外蒙必须要成为中苏之间的缓冲地。这事儿咱们这边的确有人争取过:日本被打残了,中国也没有苏联强大,东亚地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威胁到苏联,所以外蒙这个缓冲地,没有存在的必要。

斯大林不愧是老江湖,他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观点:

  • 第一,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现在的确不够强,一旦恢复和平,安稳发展,其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到时候完全会成为苏联巨大的威胁。
  • 第二,日本虽然被打残了,但极大可能不会受制于苏联。一旦受制于其他力量(美国),完全可以卷土重来,威胁苏联。
  • 第三,即便中日两国对苏联都没有威胁,但保不齐这两国中的任何一方倒向第三方势力(美国)。一旦第三方势力有足够的力量对付苏联,那也是很危险的。

这话简直无懈可击。总之斯大林认为,外蒙这个缓冲地必须要存在。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第三方势力,都可能威胁到苏联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蒙作为缓冲地,有几个bug说不过去。

既然斯大林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中方代表也就没法继续聊下去了。毕竟人家苏老大拳头硬,而且当时已经出兵东北,如果惹毛了斯大林,人家直接让苏军南下平推的话,不说整个中国,至少北方都得沦陷。

为此,中国代表和苏联代表,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默认了外蒙作为缓冲地的事实。

承认是承认了,但外蒙作为缓冲地,实际上是有很多问题的。

  • 第一,既然是缓冲地,那应该是中苏双方的。然而事实情况是,十几万苏军可以驻扎在外蒙,而中方却连外蒙的寸土都不能碰。这算哪门子的缓冲地呢?这分明是殖民地好不好?
  • 第二,中苏之间,何止中段有这么大的边境线呢?其实在远东,在中国西北地区,都和苏联有漫长的边境线,难道这些地方也要设缓冲地吗?苏联就不担心有一支力量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苏联吗?当然了,这两个地方实质上也成了他们的战略缓冲。
  • 第三,中方放弃了超过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为给苏联当缓冲区,这代价未免太大了吧?难道苏联为了自身安全,不应该也割点肉出来当双方的缓冲区吗?否则也太不公平了!

苏老大表示:公平?你跟我谈公平?那么很简单,如果你们能单独解决70万日本关东军,我什么要求都不提,解决不了,那就闭上你的嘴。

1944年4月到12月的豫湘桂大溃败,让世界对中方军队失望头顶。英美苏等国,都认为以中方的军队,根本无法单独解决日军。英美为了快速结束战争,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拥有强大陆军的苏联身上。这也是苏联敢提出这么多苛刻要求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除了外蒙,中苏、中俄缓冲地,还有远东地区。

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外东北地区了。这地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1858年到1860年,被沙俄给割走了,成为了俄国的远东地区。

苏联建立以后,继承了沙俄的大部分土地财产,其中就包括了远东。沙俄和苏联,也考虑过好好建设远东,奈何真心是事与愿违。

沙俄时期,为了移民到远东,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们先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说,前往远东的每一户人家,都能够免费得到远东的100俄亩土地,而且20年之内免费耕种,不收取任何税赋。

这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毕竟在欧洲部分混得苦哈哈的俄国人,到了远东摇身一变就能成为地主,那还有啥可说的?收拾行李呗!

但是背井离乡的滋味的确不好受,而且远东的土地品质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只有靠近黑龙江、乌苏里江那一带的土地比较肥沃,早就被沙俄的贵族们给圈走了。留给普通人的土地再大,产量也不怎么高。

为此还是不够吸引人。沙俄没办法,只好又将各种劳改犯送到远东来进行大开发工作。这才勉强在半个世纪内,将40万俄族人送到了远东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时期,也曾经试图对远东进行各种开发,比如设立远东科学院,建立一系列大学等,而且苏联还将部分重工业转移到远东来,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不少重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可以就地取材。

结果呢?不管沙俄和苏联怎么折腾,远东地区就是搞不起来。发挥不了这里本该拥有的经济潜力。而且,大量俄族人选择离开远东,前往欧洲。

为啥呢?原来沙俄、苏联时期,对这里的开发有很多补贴,可俄联邦时代,根本扛不起这么沉重的补贴。没了补贴,那些靠骗补过日子的企业单位自然得撤场。他们一撤走,远东多数俄国人根本生活不下去,还不如到欧洲那边寻找机会。

因此,我认为,苏联时代看似努力发展远东,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把重点放在这里。这里始终只是中苏之间的一个缓冲地。

他们明白一点,这地方是他们抢来的,如果花重金开发,万一哪天丢了,岂不是可惜?随便搞搞,以后即便丢了,也不心疼。据统计,每年都有四五千俄国人离开远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亚五国,其实也是中俄缓冲地。

中亚地区是沙皇在19世纪中后期征服的地盘,由于强大的军事压迫,外加妥善的移民政策,中亚地区一直被俄国人视为自己的后花园。

尤其是哈萨克斯坦,这里2000万人口中,有400万都是俄族人,你说他们跟俄国的关系能不铁吗?一旦不听话,人家一纸诏书,以保护400万俄族同胞为由,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分分钟能打到阿斯坦纳,收复阿拉木图。

苏联时期,中亚五国都是他们的加盟共和国,但其实苏联对这里的发展,并没有太重视。中亚五国是彻彻底底的内陆国家,经济严重依赖苏联输血。

苏联将重头戏都放在了俄国、乌克兰、白俄这3个亲儿子身上,中亚五国依旧过着相对贫困的日子。其实也能理解,这里不少地盘都是昔日清朝的土地,是沙皇强行抢走的,时间还不够久远,还不足以当成嫡系来看待。

苏联对这里的态度基本上是这样的:只要能活得下去就够了,老爹也不富裕,不能给太多补给。

可以说,那时候中亚五国完全依赖苏联的输血,才能维持生存。所以说,1991年苏联下岗的时候,中亚五国是最舍不得离开的。

俄联邦上岗以后,中亚五国还眼巴巴地望着,希望能并入俄联邦,继续得到输血。奈何俄联邦也不富裕啊,直接拒绝了他们的想法。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因为中亚五国紧贴着中国,被苏联当成了战略缓冲地,压根就没打算好好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国为何这么喜欢缓冲地呢?

其实这是有历史根据的,从沙俄时期的战争就能看得出来。16世纪,伊凡四世的时候,沙俄缺少战略桓冲,因此莫斯科城都能被攻破。

18世纪,彼得一世得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叶卡捷琳娜二世得到了黑海沿岸以后,战略缓冲逐步扩大,俄国腹地莫斯科城再也没有被冲破的担忧。

1917年沙俄灭亡的时候,14国联军从摩尔曼斯克、克里米亚、远东等地入侵俄国,结果依旧没能打到俄国的核心地区,为苏俄积蓄力量发动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就是战略缓冲的价值。

因此1939年以后,斯大林才会提出东方战线计划,在苏德之间占领了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立了一条战略缓冲。当然了,事实证明德军太猛,该缓冲地完全没有任何用处。

一般来说,苏联只喜欢用别人的土地作为战略缓冲,比如说东方战线中的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以及东方这边的外蒙。

不过远东地区和中亚五国地区,的的确确是苏联的地盘,在他们看来,也算是出老本了。只不过这些老本都是当年沙皇老爷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