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宛-城-南-阳比较火:一是5月11日,“相约南阳 追思孔明——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谈会”隆重举行!二是3天之后的5月14日,当地一把手——网红书记朱某西被查!

这两件大事,足以把南-阳顶上热搜,让它一次“火”个够!

有意思的是,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三地——诸葛亮出生地鲁地临-沂、诸葛亮躬耕地豫地南-阳、诸葛亮长眠地陕地汉-中!

不知道带着论文,风尘仆仆从出生地、长眠地前来宛城的专家学者们的论文里,都写了些什么?他们在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同时,我还想知道:躬耕地都举办纪念活动了,那出生地和长眠地是不是也应该纪念、座谈一下?他们纪念、座谈了吗?

因为诸葛孔明的躬耕之地,前几年,宛城南-阳和襄-阳似乎还有过纷争!诸葛究竟是在哪里“躬耕陇亩”的?这个问题有定论了吗?

现在,宛城已经在拿“躬耕地”说事了,请问,你究竟是自信,还是不自信?

真要自信,有必要天天挂在嘴上吗?真要不自信,天天挂在嘴上有必要吗?

文化自信,是一个地方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对一个地方文化先进性的自信,激发的是人民群众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并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某一个历史文化名人归属的竞争,本质上则是两地经济、文化乃至更深、更多层面的竞争,因为历史名人效应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有着天生的优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些年,随着房地产市场存量的逐渐饱和,地皮经济日渐式微,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打文旅牌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走的道路很多,有历史、文化、名人优势的,利用一下这些优势,效果当然好;但若是没有这些优势,也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应往某个名人身上凑!

比较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本世纪初,鲁地阳-谷县、临-清县和徽地黄-山三地,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招牌,竞争不息!在这股明争暗斗潮流中,三地掀起一股“西门”文化新文化产业大投入,据说阳-谷要建设“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临-清则提出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而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西门庆也从传统文学名著中的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摇身一变,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

像这种要钱不要脸的行为,不知道对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究竟是一种促进,还是摧残?请问,这样做你还要脸不要?不要脸还要鼻嘴吗?还知道丢人不?

其实,对于南-阳而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可对外炫耀的历史名人和风景名胜非常多,像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等等,没有必要非拿智圣诸葛亮来说事不可!

他老人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活得已经很累了,没必要啥事都去惊扰他,就让他好好安息吧!

想出名,办法有的是,像去年的迷笛音乐节,效果就很好,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