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马睿姗

日前,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芮城太安遗址的发掘资料,共清理龙山时期灰坑3座。出土陶器以灰陶为主,并发现少量灰褐、红褐陶。经调查,遗址现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时期遗存。

太安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太安村东北部,1959~1963年晋南考古调查中首次发现该遗址。遗址区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陡峭断崖,向南呈缓坡状。南距黄河约3.5千米,东北距坡头遗址约20千米,西南距南礼教遗址约6千米,隔黄河东南与河南陕县三里桥遗址相距约50千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安遗址位置图。本文图源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太安遗址出土陶器出土的陶器器类丰富,有单把鬲、双鋬鬲、敛口斝、甗、折腹盆、敞口盆、卷沿盆、高领折肩罐、侈口罐等。石器有石刀、石斧、石凿、石刻刀等。骨器仅发现骨铲1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号为H2的灰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把鬲

此外,考古队员在发掘区周边调查共发现龙山时期白灰面房址5处、灰坑6处、陶片点20余处。发掘区以东是大冲沟,无遗迹分布,遗迹点多发现在发掘区以西及南部的台地上。从调查的情况看,龙山时代遗址现存面积约17万平方米。除龙山时代遗址外,在太安村北,长水沟以东台地上还发现有仰韶时代灰坑2处、疑似墓葬3处,以及零散的陶片点,仰韶时期遗址面积残存约5万平方米。调查采集遗物有陶器、石器,分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断面上的白灰面房址

根据出土陶器的特征,可将太安遗址大致分为两期,H2、H3为早期,H1为晚期。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表示,陶器最能代表太安遗址的文化属性,其与河南陕县三里桥、芮城南礼教、夏县东下冯遗址龙山时期陶器无论是器类组合还是器形方面都较相似,应属三里桥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