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碎碎粒饭团、厚乳吐司、草莓舒芙蕾……最近,一种被称为“捏捏”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在年轻人中火了,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买家觉得“捏捏”的香精味道很大,拿甲醛仪器测了一下,直接超标,也有卖家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不适而选择闭店。(据5月22日潮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红玩具“捏捏”大多被制作成食物、动物等形象(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红玩具“捏捏”大多被制作成食物、动物等形象(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作为新一代的“网红”解压玩具,“捏捏”多用硅胶类材质制造,回弹力和可塑性更强,能够做出各种可爱的外形,又好看又好捏,成为年轻人的“解压神器”。

随着“捏捏”爆火,不少手工达人都已入局,自己设计制作“捏捏”进行售卖,让解压玩具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属性,也逐渐形成了“同好”圈子,不少爱好者为了买到心仪的“爆款”,甚至愿意付上千元的高价,等一两个月。可见,拿捏住了年轻人的情绪价值,也就拿捏住了他们的钱包。

目前,虽然有一些文创品牌也开始制作和出售“捏捏”,但很多都只是阶段性开发的IP衍生产品,在生产端并没有形成规模,有名气的生产厂家入局,还是以个人卖家手工自制、自主销售为主,这一模式虽然让“捏捏”的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却也带来了无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消费者测试“捏捏”甲醛含量前后数据显示,甲醛浓度上升近80倍(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个人卖家大多只在乎“捏捏”外表是否可爱,却不太在意、也无法保证材料安全,他们大多是买来胶水等材料自己在家制作,虽然很多博主都声称自己使用的是“食品级材料”,但电商平台上售卖的此类材料,很多都是“三无”产品,根本无法证实其安全性。而不少网友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担忧,“做‘捏捏’的过程超过三小时就很不舒服”“基本上捏半个小时就会头痛”,足见对“捏捏”安全性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不安全的“捏捏”,或许能缓解一时的烦闷和压力,但可能给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不能这样无序地“流行”下去。很多消费者开始关注“捏捏”的安全性之后,一些个人卖家取消订单,关闭店铺,并提醒玩家注意做好安全防护,但仍有卖家贴出了“是否有害没查过不能断言”“手作都会有气味,这个问题没法售后”等一系列“免责声明”,继续售卖。

多位“捏捏”博主和玩家发出警示(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位“捏捏”博主和玩家发出警示(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有“捏捏”卖家发出“免责声明”(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捏捏”卖家发出“免责声明”(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可见,加强对这类产品的安全监管,不能只靠卖家们自觉,更需要监管出手,督促互联网平台加强管理,提升售卖“捏捏”的审核门槛,保证商家所售卖的产品安全合格,不能让甲醛超标、危及健康的产品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相关部门更要及时明确此类产品的安全标准,清理不合格材料和产品,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

喜欢购买“捏捏”的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谨慎选择,“解压”的方式有很多种,安全才是第一位!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