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共产党尚未站稳脚跟,我国西北与西南的边境地区屡屡有地方匪患问题出现。

于是,中央军委针对这一情况迅速做出了应对,西南地区由威名赫赫的二野“刘邓大军”进驻,西北地区则是由一野彭老总的部队进驻。

在两支野战军部队进驻之后,匪患很快得到了缓解,但其扎根在地方多年,后续还有很多残余势力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彭老总当时需要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朝鲜,于是西北地区的匪患处理就抛给了王震。

王震在新疆地区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953年,但实际上,1952年的时候匪患就已经基本消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

而关于1952年的新疆匪患,不为人知的是,当时最大的新疆谢尔德曼匪帮在投降前提出了8个条件,被王震全部拒绝。可报告提交到毛主席那里后,毛主席却选择了全部同意。

那么新疆谢尔德曼匪帮提出了什么条件?王震与毛主席最终的选择为何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阴云未曾散去

其实无论新疆谢尔德曼匪帮提出什么投降条件,王震都会拒绝,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战友罗少伟因新疆匪帮埋骨于此。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接替彭老总,出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真正做到了“军政一把抓”,而他的对手,是新疆地区最大的匪首乌斯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1944年之前,尤其是1933年到1944年这12年间,新疆地区的最大的话事人是“新疆王”盛世才。

盛世才利用新疆这片“天高皇帝远”的土地,在苏联与国民党之间反复进行周旋,从两边攫取利益,并且依靠着手上的强权压榨新疆各族人民,他还羁押过诸多共产党员,是新疆地区人人谈之色变的“地头蛇”。

不过这条“地头蛇”最终却并不是被共产党驱逐出新疆的,他的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准确来说其实是三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世才

第一,苏联对盛世才反复无常的做法已经彻底失望,转而对中国政府也就是国民党高层进行施压,要求他们撤换盛世才。

第二,新疆人民对盛世才的残暴不仁的忍耐性已然到达极限,民怨沸腾,这一点也给了蒋介石很大的压力。

第三,此前之所以说盛世才的压力也可以说成是两个方面,是因为这第三点实际上也是民怨的一种,也就是后来的新疆匪首乌斯满。

1937年乌斯满因看不惯盛世才的所作所为,纠集了一支几十人的部队,依靠着外蒙古提供的武器支持,一直在与盛世才手下的军队进行对抗,并且将其多次击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斯满虽然性格也很暴躁,但比起盛世才来,新疆人民还是更愿意归附于乌斯满。久而久之,乌斯满俨然成了新疆地区的另一个“无冕之王”,部族的人民都尊称他为“巴图尔”,“巴图尔”在新疆的方言里是“勇士”的意思。

盛世才走后,他的继任者根本就无法与乌斯满抗衡,乌斯满也成了第二个“盛世才”,他的暴力猖獗比之以往的盛世才更加肆无忌惮。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地区,乌斯满仍然不将其放在眼里,而是为了彰显自己在新疆地区的“主权”,屡次与我军发生摩擦。

这年4月1日的清晨,我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一师的副师长罗少伟,在乘坐吉普车前往部队前沿驻地的过程中,遭到了乌斯满麾下40多号土匪的伏击,不幸因公殉国、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少伟

这一消息在传到中央之后,毛主席震怒之下命令驻新疆的解放军部队,对乌斯满的势力进行清剿,王震领命之后迅速派遣部队开始针对乌斯满的势力进行合围。

他的心中也憋着一肚子气,甚至比任何人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终于,在1951年2月,乌斯满本人被活捉,同年4月29日,乌斯满被公开枪决,当地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但新疆地区的匪患仍然没有结束,因为乌斯满零零散散的残余势力,又重新聚拢到了他的儿子谢尔德曼身边,而当初带队伏杀罗少伟师长的土匪头目,就是谢尔德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探底线

谢尔德曼在走投无路之时,选择了投降,但他竟然还敢向解放军提条件,而且一个比一个过分。

在王震眼里,西北新疆地区的匪患一日未除,新疆人民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当中去,所以即便是在前任匪首乌斯满被枪决之后,王震也依然持续不断的对新疆地区的匪患进行清剿。

但此时,王震遇到了阻力,这份阻力来自于新疆地区新的匪首谢尔德曼,他是乌斯满的儿子,乌斯满死后,谢尔德曼收拢了父亲的残部,继续过着烧杀抢掠的日子。

得知这些情况后,王震大怒,命令部队继续对谢尔德曼进行追剿,谢尔德曼本就不如父亲乌斯满一般能力出众,再加上之前手下人都遭到了重大打击,武器装备也不如原来那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

没过多久,谢尔德曼就被王震的部队围困在了山上,不仅快要弹尽粮绝,而且缺衣少食,连正常的生活温饱都不能保证,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为了保住自己和部下的小命,谢尔德曼赶紧向王震递交了投降书。但王震在看到谢尔德曼投降书的内容后,顿时气都不打一处来,这哪是投降书,这内容看上去倒像他谢尔德曼是优势方。这就好比欠债的反倒成了大爷,这种体验无论是换了谁都肯定不好受。

谢尔德曼虽然向解放军递交了投降书,但他在投降书里提出了8个条件,内容如下:

第一条,解放军要对所有的土匪既往不咎。这条很容易理解,其实就是谢尔德曼保护自己的,他杀了解放军的军官,料想其一定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条,要王震给发一顶蒙古包。这在当时的新疆地区,相当于让政府免费给自己发套房子。

第三条,谢尔德曼要解放军安葬好其父亲乌斯满的尸骨。虽然不晓得对杀人如麻的土匪来说,“孝道”这两个字值几个钱,但从行为上来说确实没什么问题,收买人心也好,真情实感也好,行为值得肯定。

第四条,不参加党组织以及会议。这一点应该是为了避免自己被共产党套牢,由此来看,谢尔德曼仍然生有异心。

第五条与第六条其实可以合在一起看,不得收缴武器、不得解散队伍。这一点其实恰巧说明了谢尔德曼的异心,他时刻都想东山再起,而不是受到共产党所领导的政府的管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第七条和第八条也能放在一起看,即赔偿马匹和协助他们找到谢尔德曼遗失的财物。这一点主要就是谢尔德曼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而提出的,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恢复实力,拿回自己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力。

但谢尔德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他将投降书递交上去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善骑射不喜读书的谢尔德曼终归还是输在了这份远见卓识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透本质

或许谢尔德曼料定了王震,或者说中共中央一定会同意他的这些无理请求,但不论怎么说,毛主席的这份远见的确称得上是高瞻远瞩。

“这群土匪!都投降了还这么大排场,真当我手里的家伙是吃素的?告诉部队,给我直接灭了他们!”

王震看完谢尔德曼发出的投降书内容,顿时就火冒三丈,压都压不住。不仅仅是因为谢尔德曼嚣张的态度,而是因为,罗少伟就死于他手,而罗少伟既曾经是王震的部下,又在战场上救过他的命。

1946年8月,解放战争时期,罗少伟率部冒着极大的风险偷渡无定河,在全歼敌守军800余人之后,顺利接应了前有守军、后有追兵的王震部北返延安的行军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

有这一层关系在,王震几乎是铁了心要为罗少伟报仇。此时他的参谋长劝说道:

“司令,我看这样,部队可以继续强化警戒,看看能不能吓住谢尔德曼。但他们既然递交了投降书,我看还是请示一下中央军委的意见比较好,这么无理的要求相信军委也不会容忍,有了命令我们办起事来才不会缩手缩脚的。”

王震听后深以为然:“你说得对,是我思虑不周了,就按你说的办。”

于是,王震一面命令部队加强警戒,务必不能放一人一马下山,继续给谢尔德曼增加压力。另一边,王震向中央军委的同志递交了一份报告,请示中央军委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由于事关边疆安定,毛主席亲自审阅了王震的这份报告,当他看到谢尔德曼所提出的这8个条件之后,思虑一番,大笔一挥,竟然同意了谢尔德曼的投降条件。

但毛主席也并非全盘同意谢尔德曼的要求,他在信里叮嘱王震,要对某些条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最重要的是,毛主席从谢尔德曼的这份投降书里,看到了一劳永逸解决新疆匪患问题的希望,只要将谢尔德曼的队伍树立为典型,凭借着他的声望,解放军在新疆的工作会很容易进行开展。

这实际上就很像是三国时期曹操举贤时,所用的“唯才是举”一法,而目的就是为了釜底抽薪,让新疆地区的人才也能为我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王震在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后,也不由得深以为然,感叹毛主席还是比自己看的更远。于是命令部队解除警戒,同意了谢尔德曼的投降请求。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新疆地区的大小匪首便望风而降,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也基本上正式从各个方面接管了新疆的各方面事务。此后一年的时间里,新疆地区的建设在王震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完全印证了毛主席的先见之明。

看完这段有关1952年,王震拒绝新疆匪首提出8个投降条件的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