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23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以来,集安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切实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乡村治理提升改进,带动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有效传承,寻求合适途径将兴边富民和革命老区特色资源集聚到示范区内,努力建成一个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边境红色革命老区发展样板,探索总结了红色革命传统与边陲地域特色有机融合的乡村振兴率先发展模式。

一、案例背景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边境线长203.5公里,隔鸭绿江与朝鲜一市三郡相望,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斗争历史,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极其丰富。2023年,集安市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补助支持和规范引导下,以下解放村为核心,整合区域红色资源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打造以援朝首渡为特色的红色旅游靓丽名片。通过科学布局、项目带动、人才赋能、文化融合、村企共建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促进集安市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有效传承,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民群众不断增收。

二、做法成效

抢抓发展机遇,以优质项目推动产业振兴。编制《集安市重点村规划——村庄发展方向指引》,大力推进公路巷路、边沟大墙、供水工程、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功能性,打造特色旅游基地,形成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产业体系,实现农民大幅增收,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蒿子沟村“栗之源”特色风情商业小街建设完成,累计接待游客近万人次,餐饮、民宿、特产销售等综合旅游收入达到10万余元。在青石镇秋皮村打造了棒槌岭游客接待中心,以“旅游+农业”,积极拓宽农产品销路,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渠道,着力带动边境地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实现了村集体与群众收入“双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安市乡村振兴示范区一景。

立足资源优势,以红色旅游促进乡村发展。出台《集安市民营企业帮扶乡村振兴重点村实施方案》《集安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各类政策,依托自身优势,突出红色主题,打造特色亮点,并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长远设计和系统建设,为示范区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紧紧锚定自身红色资源、边陲重镇、旅游产业发达的禀赋条件,打造一条既能推动区域核心优势产业发展,又能实现革命精神传承,同时完成稳边兴边、富民安居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构建以城东街道下解放村援朝首渡为特色的优质旅游线路,着力发展以红色资源、边境风光、乡村体验、休闲康养为特色的全季全域全方位旅游产业体系,促进集安乡村支柱产业提质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安市乡村振兴示范区一景。

注重党建引领,以人才带动赋能文化提升。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需求等,积极吸引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人才,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种植养殖技术技能培训,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积极探索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程,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活动,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重点突出援朝首渡红色主题、抗联文化、边境文化、朝鲜族文化等乡土乡村风貌,满足群众居住品位的现代化提升需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具有集安特色的乡村建设新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安市乡村振兴示范区一景。

科学把控布局,以村企共建带动农民致富。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鸭绿江河谷山葡萄酒世界顶级产区等“金字招牌”优势叠加,调整优化边境一线多元化健康产业布局,培育发展人参、山葡萄、蓝莓等特色农作物3.4万亩,林蛙养殖沟79条,蜜蜂4646箱,渔业养殖1766亩。先后组团赴宁波、长沙、北京、杭州进行“民企进边疆”对接招商推介。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制定《集安市鼓励企业到重点村投资经营奖补方法》,共有105家民营企业与37个重点边境村进行对接并签订框架协议。

三、经验启示

产业振兴步稳蹄疾,培育乡村振兴之“根”。集安市坚持“党建引领、集体增收、群众获益”以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点面结合、连片推进”等工作举措,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重点培育主题民宿、旅游采摘、道地餐饮、红色研学等乡村旅游项目,致力打造形成集亲子娱乐、餐饮住宿、采摘农产品为一体的乡村生态农旅项目,走出了“支部强、农民富、产业兴”的振兴发展之路。近年来,集安市发展边境重点旅游景区景点10个、民宿旅馆294户、写生采摘园122个,2023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以上,带动旅游从业人员6000余人,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新路。

人才活力圆融迸发,夯实乡村振兴之“骨”。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集安市将拴心留人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制定《集安市外来人员到重点边境村落户实施办法》,同时以政策、资金、宣传等方式提高边民参与护边、固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吸引外出居民回流,进一步提升边民守边固边积极性。持续深化农村“领头雁”培育工程,积极开展“三支边”活动,开展培训1452人次,4人被评选为通化市返乡创业人才。

生态家园靓丽宜居,塑造乡村振兴之“形”。集安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力量,主动探索建立人居环境提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洁行动,不断提升乡村颜值。投入资金2561.03万元,在边境村实施各类项目28个,为边境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4%,道路通达率实现100%。实施污水管网、供水管网建设和水厕改造,配置完成分散式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32套、小型污水暂存池27套,铺设管网3.5万延长米,改造水厕966座。

文旅品牌持续升温,传承乡村振兴之“魂”。集安市积极探索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程,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活动,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强大合力。构建边境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推进太极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门景区等建设,辐射带动村民发展主题民宿、旅游采摘、红色研学等乡村旅游项目,70%的边境村走上旅游路、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