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一个平常的下午,中南海正在进行一项秘密会议,以周总理为首的领导人正在讨论着一件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的大事。

在场的张爱萍将军,看了看手表,然后举手向周总理示意自己有紧急工作需要处理,周总理点了点头。

得到总理同意后,张爱萍拿起公文包准备离开,走到门口,身后突然响起了周总理的声音:“警卫员,检查一下张将军的公文包还有口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爱萍一愣,随即恢复了冷静,坦然地接受了检查,两人默契对视,张爱萍也明白了周总理的用意。

这场会议中的领导人们究竟在讨论什么?周总理为何如此谨慎?

不可或缺的武器——原子弹

这场会议,正是中央多位领导人在围绕原子弹研究,所开展的会议。而周总理之所以拦住张爱萍将军正是为了防止泄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举动并非是不信任张爱萍,而是原子弹的研究已经到了最后一步,在这关键时刻,容不得任何一点点差错。同样,也是拿张爱萍给其他人员做个表率,就连他都要接受检查,其他工作人员也理当配合。

而张爱萍将军自然能理解总理的良苦用心,待到检查完毕后,他心中无丝毫芥蒂,立即奔赴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那么我国到底为何如此重视原子弹的研究呢?

早在二战期间,美国就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并在1945年投入使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震惊和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后,美苏在全球范围内角逐霸权,核武器成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声望的关键利器。

1952年,美国公开研制氢弹的消息,引起了世界上一系列国家对于核武器和核能的担忧。中国对于核武器和核能的重视在这个背景下得到了提升。

5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都非常紧张。在战火中诞生的共和国开始不断面临来自内外敌人的威胁,空前的经济困难也使国家处在了一种危机之中。

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领导人意识到了核武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拥有核武器才能真正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得到保障。在国际对抗的背景下,中国选择了发展核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主席把原子弹项目提上日程,于是他把周总理作为整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当时,我们和苏联是友好的,在我们的“盟友”的帮助下,最初的发展过程非常顺利。

但好景不长,由于中苏关系紧张,参与原子弹研究的苏联专家被召回。我国的原子弹事业还没起步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当时,原子弹并不是唯一受到影响的项目。火箭和国内工业的发展都陷入了停滞。而且,从1959年起,我国国内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苏联又在此时向中国讨债,并指出需要从中国进口新鲜农产品来偿还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国家财政赤字暴涨,人民生活越来越困难,吃不饱穿不暖,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不高,如果完全依靠我们自己发明原子弹,恐怕比西天取经还要困难。

然而,我国仍然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可由于苏联专家撤走了,破坏了所有的科学研究,我们的发展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

国家立即组织了一个专家小组,从一开始就探索这些原则。但是,这项工作毕竟是科学研究,没有科学证明是不行的。那么谁来做这个负责人呢?周总理想到了张爱萍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砸锅卖铁也要研制出原子弹

张爱萍将军收到周总理发来的消息之后,十分激动,因为早前,他已经提出过要加大国防力度,尤其是对核武器的研究。

1955年后,首先开始的是原子能的利用,以及铀矿等的开采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期间,张爱萍四处招兵买马,寻求科研人才,竭力做好研制原子弹的准备工作。

1957年下半年,我国的原子弹研究才算是正式进入轨道,当时中苏是同盟关系,来往密切,苏联作为老大哥也是对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做出了很大支持,包括技术和人才,都是苏联给到我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随着时局动荡,苏联对我国的过度干预,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开始在各个领域对中国实施打压与制裁,作为重中之重的原子弹研究当然被搁置,“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苏联撤走了大批专家,销毁了合约,停止对我国进行核武器研究的援助,原子弹事业发展陷入停滞。

到1960年8月,苏联完全停止了对中国原子弹发展的援助,中国的核武器发展进入了自力更生的时代。

原子弹研制之路荆棘丛生,张爱萍也是为此殚精竭虑,尽管失去了苏联的帮助,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原子弹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与周总理的对话中,他十分坚定地说:“目前我国受到多方核武器大国的威胁,西方大国对咱们新中国虎视眈眈,苏联又撤走了专家,还试图干预我国内政,妄图让咱们臣服于他,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总理,不管前方的路多么难走,我也一定要坚持下去,咱不能让人瞧不起!”

周总理与刘少奇副主席听到这番话也是大受感动,是啊,为了国家几十年乃至一百年和平发展,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子弹!

因此,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部门和地方以及解放军的大力配合和积极支持下,在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完成。用力,努力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原子弹事业拼尽全力的张爱萍

张爱萍同志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办的任务,组织科技工作者依靠全国人民的力量,在世界知名的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一次原子弹动员大会上说:“一个大国如果不能建立和储备自己的武器装备和研发创新能力,不能预见和准备在紧急动员时,迅速形成大规模和批量生产条件,不能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武器,来满足自己的暂时需要,这是短视和危险的。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勇于走自己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张爱萍等高层领导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中力量、统一组织、相互协作、共同攻关的重大战略思想,建立了武器装备研发试验总设计师和总行政指挥员两线指挥制度。

回到原子弹研制的艰苦道路上,张爱萍将军工作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严谨彻底,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讲真话,求实效,从不迷信权威。

这是张爱萍同志和他所领导的国防科技队伍的一贯作风,这也是两弹一星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张进富回忆说,张爱萍将军带病到基层视察。他检查每个焊点,每个螺丝,每个零件。所以在他的领导下,工程质量高,事故少。

正是这种务实、细致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使我们能够比任何发达国家以更少的代价和更短的时间取得更大的成果。

张爱萍将军作为两弹一星大协调总战的具体组织者和负责人,长期在沙漠深处的核基地工作和生活,与广大参与试验的科学、工程技术人员和官兵在一起。

夏天的戈壁,天空如火,地表温度可达70多摄氏度,把一个鸡蛋放进沙堆里,瞬间烤熟,但要到夜深人静又难以忍受的寒冷,午夜后才能起床,才能穿上毛皮大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但当时在基地别说吃西瓜,就连平时吃水都十分困难。

由于空祁河的水含有许多矿物质,而且水很苦,导致腹泻的病例高达60%,张爱萍不得不让指挥官们挖渗井,并组织人们从200多公里外的地方把水运到基地。但毕竟,人多水少。此外,我们需要保证建筑用水,所以生活用水只能限制在人们身上。

他们早上在盆里放一点水,中午擦脸,晚上洗脚,然后倒进菜地,张爱萍和指挥部的成员无一例外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的挑战是可以克服的,但许多与技术设备和现有能力相关的困难,不足以满足坚定的信念。

例如,为了对当时的核爆炸结果进行采样,需要驾驶一架飞行高度超过8000米的飞机。然而,当时中国的飞机最多只能飞6000米。

科学家们不得不迅速对其进行研究和修改,最终实现了一种可以达到8500米高度的理论飞机。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尚未得到证实。为了验证这一点,必须有人冒着巨大的危险进行试飞。

张爱萍没有犹豫,毫不犹豫地坐上了飞机。尽管大家极力劝说,他们还是没能阻止张爱萍登机。在确认飞行没有问题后,张爱萍将改装后的飞机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1960年第一枚导弹发射以来,张爱萍一直没有离开研究基地。每一次导弹发射都需要张爱萍全程跟进。正是因为他谨慎认真地工作态度,以及反复的实验,我国的多项研究才取得了成功。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

严格的保密工作

原子弹研制之路充满荆棘,面对国内外敌人的虎视眈眈,保密工作务必要做到滴水不漏。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十分险恶,霸权主义不止一次扬言,若中国要搞核试验,就必须对其基地、设施进行打击和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以周总理为首的领导下,我国采取了极为严苛、特殊的保密措施,以防范不法分子对其进行破坏,从科研到生产的各个阶段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原子弹的成功研制。

在原子弹研制差不多的时候,也到了可以试爆的环节了,张爱萍请示周总理是否可以安排试爆工作。对此,周总理与毛主席进行了详细严谨的讨论,毛主席认为,既然已经到了最后一环,早爆不如晚爆,要抓住时机,避免夜长梦多。

张爱萍在收到指示后,开始了部署原子弹试爆的工作,当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多了起来。

当原子弹爆炸时,撞击会变得更大。如果听起来不对劲,后果会是什么?张爱萍认为还需要找到参与核试验的专家进行专门研究。还有保密工作的问题,是否需要再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后,周总理也认真部署了核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

很快,周总理在中南海紧急召开的会议,在会议上,他指出:“原子弹研制到了最后一步,也是关乎我们存亡的一步,须得谨慎再谨慎,你们要把保密协定再缩紧一点,如果有敌人发现并试图进行破坏,要在第一时间转移并保护好设备和重要资料。”

“其次是试爆问题,我已经通知了张爱萍同志,让他全程跟进,最后是人员安全,咱们的科研人员是重中之重,后续很多技术研发工作需要他们,所以安保部门一定要保证人员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的会议结束之后,张爱萍召开紧急会议,学习贯彻周总理的指示。会后,张爱萍给周总理写了一份书面报告,其中包括一份明言与暗语对照表。

9月27日,张爱萍和刘希尧乘坐飞机返回基地。在飞机上,他们认真研究了周总理对这次核试验的多次指示和要求。

为了便于记忆和执行,他们将总理的许多要求总结为四句话。又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精神,提出“一定保响,基本保测,确保安全”和“不放过一个问题.不带着问题进行试验”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下午,张爱萍即向基地全体参试人员,传达了中专委第九次会议精神及周总理关于严守保密纪律的指示,同时还重点讲解了周总理对核战线的一贯要求:“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后来,这四句话被写进了标语,张贴并挂了很多年。国防研究战线一直在使用这四句话作为行动指南。那天晚上,张爱萍在帐篷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响”字,警告自己和其他同志:一切都要为了“响”!

激动人心的时刻已经到来。12月16日,经中央批准,原子弹试验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包括科学家在内,在场的人都没有看到原子弹试验,人们焦急地等待着核爆现场的出现。虽然只有半个小时,但他们觉得时间慢得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近15时,远在北京中南海周恩来郑重拿起话筒,总理将直接听取前线指挥员的现场汇报。

当时代记者有节奏地宣布“5.4.3.2.1起爆!”的响亮声音时,一道强烈耀眼的光芒突然从寂静的戈壁深处升起,随后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火球,随之而来的是惊天动地的轰鸣声。

飓风般的冲击波以奔腾不可阻挡的势头从爆炸中心向四周蔓延,巨大的火球逐渐转化为烟云,云朵高耸入云。

张爱萍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向周总理报告:“核爆成功了至此,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我们终于迈出了那艰难的鸿沟,中国人民再也不用受到核武器的威胁了!

结语

如今,中国的崛起已经步入正轨,经济正在稳步改善。

其中,还有张爱萍将军的功劳。正是历任军事工作者不断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他们的存在确保了我们平静的生活。正是有了周总理、张爱萍将军等国之栋梁的支持,我们的国家才能取得今天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