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爆发,“联合国军”指挥官麦克阿瑟还是没有吸取第一次战役中的失利教训,并未改变其战略方针,仍然意图在圣诞节之前,即12月25日之前结束朝鲜战争。

不过美军一切的动向,彭老总在一次战役快要结束的时候基本就能预想到了,所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革命军早就提前做好了准备,准备以内线作战的方式诱敌深入,歼敌有生力量于西线。未来还计划将战线逐步推进到平壤、元山一带,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这样背景下,松骨峰阻击战得以打响,由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负责扼守松骨峰制高点,彭老总起初给38军的任务是配合友邻部队截击敌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计划实际执行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变故,335团团长范天恩突然私自调动部队杀进了另一片战场,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这次的临机决断却让他立下了大功。

那么这个范天恩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这次战场指挥又是基于怎样的标准去进行判断的?

大幕拉开

抗美援朝战争中,每一场战役几乎都是传奇,并且从第一次战役开始就愈演愈烈。这场战役让美国人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意志坚如钢铁的军队,什么叫信念高于一切的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之前,“联合国军”在前线的地面作战部队约有13万人,且未曾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仍然按照预定计划分散前进,东西线部队之间甚至拉开了足足有80公里的距离,造成了防御构筑上的空缺。

司令员彭德怀在情报部门的支持下,发现了对方的这一重大失误,并且敏锐的推断出了其之后的行进路线,并且迅速指挥部队配合朝鲜人民军做好了对敌军的进攻准备。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爆发。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与韩国军队来说,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战役,此前朝鲜人民军虽然抵抗顽强,但是却节节败退,想要维持阵线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所以,敌军早已习惯了一路摧枯拉朽的战势,如此猛烈的反扑根本就不在他们的预估之内。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麦克阿瑟对于“中国方面必定不会出兵”这个想法深信不疑,否则“联合国军”也不会毫无准备。

一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先布置了1个军的主力部队,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阻击敌人的行进,延缓敌人的进攻锋芒,再集中5个军与1个师的兵力对“联合国军”进行突袭。

猝不及防的“联合国军”被直接从鸭绿江边驱逐到了清川江以南,直接让其企图在11月23日感恩节之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流产。

此次战役,志愿军以伤亡1万余人的代价歼敌15000多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彭老总也不得不承认,美军的战斗力的确有些超出他的想象,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遭到袭击,还能保持住3:2的战损比,不可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兴初

而此时,范天恩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军长是梁兴初。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万岁军”,军长梁兴初更是在1955年授衔时被评为中将军衔。但此时,38军上下都憋着一股气:他们要雪耻。

但由于初来乍到,不熟悉地形与美军的作战特点,在奉命阻击时贻误了战机,38军所部最终只歼灭了美军一个连的兵力,这使得彭老总大为光火。

在作战总结时,彭老总判断出38军是因为行军迟缓,所以未能完成阻敌任务,使得战果大打折扣,对他们进行了公开批评。这件事情过后,38军人人都脸上无光,不要说梁兴初这个军长了,范天恩这个下面的团长都憋着一肚子火。

梁兴初抗战时期就军功显赫,被称为“梁老虎”。解放战争时期是四野10纵的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三下江南时就有他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耀湘

决战锦州时,他奉命率领10纵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面对着敌军的疯狂冲击,10纵在防线上盯了整整五个昼夜,没让廖耀湘的精锐部队前进一步,有力支援了友邻部队全歼锦州守军。

可以说,梁兴初是声名在外的虎将,结果在抗美援朝一次战役中被点名批评,这换了谁来心里也不好受。本来,他以为二次战役里,彭老总不会再将38军作为主力部队使用了,但阻击美军的任务还是落到了他们头上。

梁兴初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十分感激彭老总能给自己一个雪耻的机会。他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就通告了整个38军:“彭总给了我们雪耻的机会,战斗打响后,全军自我以下,全部要在最短的时间抵达阻击地点,部队哪怕就剩下一个人也得给我钉死在阵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兴初

突破重围

38军全军上下都憋着一股气,而这次阻击,就是整个38军的翻身仗。

在1948年1月18日,毛主席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草案中这样写道:“当我们在战略上做出正确的指挥与决定时,在每一个局部的具体问题上都一定不能轻视敌人。”

这句话后来被精简的总结为“应当在战术上重视对手,在战略上藐视对手”,从彭老总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来看,的确也做到了这一点。但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卷土重来的麦克阿瑟和气势汹汹的“联合国军”。

不过,彭老总心中早就有了打算,而且这份打算比麦克阿瑟决定在圣诞节之前卷土重来做得还要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阿瑟

从麦克阿瑟过去的种种言行中,彭老总判断,这是一个极其偏激且好面子的指挥官。“联合国军”未能完成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作战计划,麦克阿瑟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即便他放弃了迅速攻占全朝鲜的想法,也得打一个漂亮的反击保住颜面。

不出彭老总所料,麦克阿瑟重新集结了部队,决定在朝鲜战场发动所谓的“总攻势”,即以地面部队作试探性进攻,再从东西两线集中大约22万优势兵力,再辅以地空火力掩护推进,在12月25日圣诞节之前拿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主力,结束朝鲜战事。

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爆发,松骨峰的故事,从这里正式开始。

松骨峰这个地方位于朝鲜价川以南的军隅里地区附近,是通往平壤公路上的咽喉。在这里卡住敌人,就能让对方的机械化部队施展不开,有效阻拦敌人的撤退通道,为志愿军与革命军聚歼“联合国军”争取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承担下这一重要任务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正是范天恩的部队。

在毛主席与彭总司令的部署下,志愿军的增兵也到了,部队总数达到了38万人,在“联合国军”即将发动攻击的东西两线上均产生人数优势。彭老总判断,美军求战心切,所以我军应当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在内线聚歼敌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1950年11月24日,敌我部署基本完成,这一天,美军发动了所谓的“总攻势”,不出彭老总所料,对方的推进明显很急躁,所以我军的战略部署也相应的在顺利执行。

2天后,彭老总见时机已经成熟,命令部队开始按照既定战略作战。于是,在美军眼里,本来节节败退的志愿军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以39军、40军、50军、66军4个军的主力在正面与美军对攻,42军和38军直接抄后,准备给美军“包个饺子”当做他们的圣诞节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38军在梁兴初的指挥下一路西进,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在德川驻扎的敌人连1天都没撑到就被打退了,嘎日岭的敌人更是直接被秋风扫落叶般歼灭殆尽。

可就在此时,敌军似乎也反应了过来,明白了志愿军想要将他们围而歼之,于是迅速指挥部队在炮火的掩护下梯次后撤,结果歪打正着的被敌军摸到了42军的位置,导致42军不得不提前接战,未能到达指定阻击阵地对敌进行阻击任务。

了解情况梁兴初在知悉情况之后,立刻喊来了112师师长江潮给他下达命令:“清川江的敌人已经咬住了42军,我们目标太大,被发现也是迟早的事情。你现在给我带兵直插三所里,务必给我在美国鬼子逃跑之前截住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不可摧

112师长江潮带着部队猛追,可还是遇到了和梁兴初一样的问题。最后的最后,松骨峰阵地的指挥棒从军长梁兴初手中,阴差阳错的交到了团长范天恩手上。

梁兴初的急切不是没有道理的,美军的机械化部队机动性非常高,一旦给他们跑到大路上,我军的部队根本就追不上,这是客观因素。但是事在人为,112师最终还是创造了奇迹。

行军前,江潮下令:全师所有人除了武器弹药,只准带3天的干粮,其余全部放弃;各部队以连排为单位,被敌军发现立刻就地接战,其余部队继续行军,不到目的地不准休息。副师长刘海清更是直接到了先头部队里,也就是范天恩的335团里带队狂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7日下午5时,江潮领命出发。短短14个小时之内,335团的战士就奔袭了72公里,这种高强度的行军在古今中外都很罕见,更何况中间还要翻越海拔1200米高的长安峰。在度过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后,335团的战士们总算见到了松骨峰阵地的影子。

到达松骨峰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范天恩此时手上只有1个连的兵力,而松骨峰是一片无险可守的地方,在这种地方阻击活力强悍的美军无疑是困难重重。

此时是11月28日上午6点,距离南逃的美军抵达松骨峰已经越来越近。根据命令,范天恩要在这里死死钉住,一根毛也不能放过去。奔袭一夜后,335团的战士们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修筑防御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时间里,范天恩一直在思考,如果单纯的死守阵地,很大概率部队打光了也完成不了任务,自己可不能束手待毙。

于是,范天恩带着两个侦察兵开始四处勘察地形,不一会,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了他的脑子里:他要分兵。

范天恩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团参谋长听,团参谋长劝阻他说:“我们现在兵力少,松骨峰又易攻难守,贸然分兵,我怕完成不了彭总的任务啊。”

但军事主官是范天恩,所以最终还是按照了他的想法进行作战,留下2个排在主阵地进行阻击,其余人员跟随范天恩执行其他作战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多时,南逃的美军来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面前,霎时间,枪声一响,整个阵地开始向美军倾泻火力。但美军很快也反应了过来,他们很快就分析出了3连的火力程度,大概判断出了对面的兵力,立刻组织好阵型开始对3连进行强攻。

此时的范天恩,带着一部分兵力来到了松骨峰不远处的制高点上,以向下倾泻火力的方式吸引敌方注意力,用交叉火力的方式打退了美军前几次的进攻。

但阵地上的压力依然很大,这种方式能奏效几次,但不能永远奏效,况且山上的火力太弱,也无法对敌军造成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最后,范天恩其实还是带着部队投入了阵地进行阻击。这次松骨峰阻击持续了十几个小时,3连以全连100多人战至仅剩7人的代价,顽强的挡住了敌人的攻势,为我军主力部队聚歼敌人赢得了宝贵时间,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2月1日,志愿军司令部向38军通电嘉奖,彭老总在电令末还加上了一句话: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从此,38军便有了“万岁军”的名号。

战后,3连记集体特等功,范天恩也因为此战的指挥而载入史册,英雄的名字会永远传颂。

看完这段有关志愿军松骨峰血战背后:团长范天恩私自率部杀进战场,却永入史册的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