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一个国家整天想着打仗,那这个国家肯定会面临灭亡。这话想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直打仗,入不敷出的话,极有可能面临崩盘的情况。

但是历史上偏偏有一些国家,常年都在打仗,却越打越强,越打地盘越大,这是不是不太符合这一规则呢?

比如说沙俄,这个国家从280万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公国,一路靠战争打成了坐拥2288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帝国,一路只用了300多年时间,简直堪称奇迹。

而且战争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不打仗那就是不吃饭,就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结果他们偏偏越打越强,这是咋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伊凡四世时代,地盘翻了一倍

沙俄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在16世纪伊凡四世时代,才改成了沙皇俄国,算是向上提高了一个档次。

伊凡四世作为沙俄的开国之君,自然有其非常之处,他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喜欢打仗,这一辈子基本都在战场上折腾。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以后,便开始了他征战一生的历程。

  • 1552年,伊凡四世亲自带领15万大军猛攻喀山汗国,最终灭了喀山汗国。该汗国也就是目前罗斯的鞑靼共和国一带。
  • 1554年,伊凡四世派了3万人马就收服了喀山汗国隔壁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在2年后,又彻底将其消灭。该汗国位于如今俄罗斯的阿斯特拉罕州,紧挨着里海。
  • 1558年,扫除了东部隐患后,伊凡四世开始将重点放在西部。从这一年开始,伊凡四世开始与瑞典、波兰等国争夺波罗的海东岸土地,史称立窝尼亚战争。这场战争足足打了25年之久,消耗了伊凡四世绝大部分精力。最终在1582年以沙俄战败而告终。
  • 1579年,伊凡四世还派遣了一支人马翻越乌拉尔山脉,开始对西伯利亚汗国发起进攻。1582年,俄军便攻入了西伯利亚汗国的首府。

纵观伊凡四世这一生,除了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基本就没停歇过。他的步伐其实已经为沙俄后世君主树立了典范,向东、向西、向南,不断扩张领土。

伊凡四世去世以后,沙俄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内乱。因为留里克王朝绝嗣,罗曼诺夫王朝兴起,改朝换代之下,自然有不少战乱。所以说,一直到17世纪初,沙俄都处于内部动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彼得一世时代,打服瑞典

彼得一世,作为罗曼诺夫家族的代表,他在1689年亲自理政。这一年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双方在东部的分界线,以外兴安岭为界。

彼得一世这一生,就是想要完成伊凡四世当年没能完成的梦想。从1700年开始,他便将精力都放在了夺取波罗的海东岸之上。

  • 1703年,彼得一世在击败瑞典,拿下圣彼得堡这块地皮以后,便在这里建立了圣彼得堡,同时将沙俄的都城迁徙到了这里。
  • 1721年,经历了21年的战争过后,沙俄终于彻底击败瑞典王国,夺取了波罗的海东岸的大部分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这可是俄国数代人的梦想,他们终于拥有了一个合格的出海口。为了表彰彼得一世的功绩,元老院特地将其加冕为“全俄罗斯的皇帝”。自此,沙俄步入了俄罗斯帝国时代。

1723年,彼得一世依旧没闲着,俄军击败波斯大军,攻占了巴库。最终迫使波斯与沙俄签订《彼得堡同盟条约》,顺利夺取了里海西岸和南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七年战争

这位伊丽莎白可不是英国那位,她是彼得大帝的女儿,但却不是彼得大帝的第一继承人。彼得大帝去世以后,先后是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他的孙子彼得二世、他的侄女安娜一世、安娜一世外甥女的儿子伊凡六世继位,此后才轮到伊丽莎白一世。这段时间沙俄经历了一系列王位更迭的大事,内部纷争不断。

伊丽莎白一世算得上是比较开明的君主,而且很懂得休养生息。即便如此,她统治期间,沙俄依旧打了不少仗。

  • 1741年到1743年,沙俄再次与瑞典王国交战,夺取了芬兰的一小块地区。
  • 1756年,英法在美洲的战争波及到了欧洲,继而造成了欧洲的七年战争。这场战争本来没沙俄什么事儿,完全是英国、普鲁士,与法国、奥地利这两大阵营之间的战争。

但是伊丽莎白一世觉得在欧洲有利可图,便加入了法国、奥地利这一边,远交近攻嘛,这一策略沙俄非常明白。他们只有与远一点的法国、奥地利结交,才能侵占邻居普鲁士的领土。战场上沙俄还是很顺利的,一路横扫东普鲁士,拿下了柯尼斯堡。

不过战争还没结束,伊丽莎白一世就去世了。她死后,她侄子彼得三世,因为崇拜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直接将七年战争的所有成果都送还给了普鲁士。这事儿也使得沙俄又冒出来一位新的“大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灭了波兰,痛揍奥斯曼土耳其

伊丽莎白一世没结婚,也没儿子。因此只能把皇位传给侄子彼得三世。虽然彼得三世是彼得大帝的外孙,但他老爹是德意志人,因此他也算德意志人,所以说这是第一位德意志血统的俄国沙皇。

彼得三世葬送了七年战争的成果,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不满。而他所娶的另一位德意志人叶卡捷琳娜二世看准机会,在1762年果断推翻了丈夫彼得三世,自己当了沙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可不是一般人,她在位期间,发动的战争非常多,而且战果丰硕。

她在位期间办了两件大事:

  • 第一件事,联合普鲁士、奥地利一起,三家合伙分3次将波兰立陶宛联邦给彻底瓜分了。沙俄从中牟取的利益最大,足足让沙俄的地盘增加了46万平方公里。
  • 第二件事,胖揍奥斯曼土耳其。俄土战争打了200多年,但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成果异常丰硕,击败土耳其人后,沙俄将克里米亚半岛收入囊中。自此沙俄开始进入黑海地区,拥有了黑海舰队。

由于为沙俄增加了67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国土,叶卡捷琳娜二世,也被元老院尊称为“大帝”,同时她也是俄国历史上唯二的大帝,唯一的女大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亚历山大一世,打赢法国拿破仑

亚历山大一世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长孙,他在位期间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参加了反法同盟,并且是该同盟中的主力。

当时法国的拿破仑风头正盛,在欧洲大陆上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拿破仑在远征沙俄的时候,遭遇了巨大的失败。带去60万大军,回来时只剩下了3万,法国人根本受不了俄国的寒冷,而且法军的后勤补给严重滞后。

可以说正是沙俄活活拖垮了拿破仑,要不欧洲估计得归于统一了。此后的亚历山大一世被欧洲人称之为“神圣王”,沙俄也被称为“欧洲宪兵”。

六、尼古拉一世,击败伊朗,败给英法

亚历山大一世死后无子,只好把大位传给了弟弟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也想像哥哥那样,成为很牛的沙皇。为此他在位期间也发动了不少战争。

  • 1826年到1828年,尼古拉一世发动了第二次俄伊战争。波斯卡扎尔王朝战败以后,只好把阿塞拜疆彻底割让给了沙俄。这也是阿塞拜疆后来能独立的主要原因。
  • 1828年,沙俄又对奥斯曼土耳其发动战争,这回尼古拉一世大获全胜,逼迫奥斯曼土耳其签订《亚得里亚堡条约》,将格鲁吉亚的大片地区都割给了沙俄。自此沙俄便拥有了黑海东岸。

志得意满的尼古拉一世还想在1853年进一步入侵奥斯曼土耳其,结果遭遇了英法联军的围追堵截,最终以惨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亚历山大二世,打服中亚、奥斯曼土耳其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沙皇尼古拉一世因为受不了战败的结果,只好提前撒手人寰了。他儿子亚历山大二世匆忙在1856年接受了战败的结果,同时开始进行战略调整。

打了败仗绝不影响沙俄继续征战的决心,只不过他们把战场从欧洲部分调整到了亚洲部分。打不过英法,还打不过亚洲人吗?

  • 为此从1856年开始,沙俄便大举入侵中亚的浩罕汗国、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等,花了30年时间,占了他们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期间解决的原住民不计其数。
  • 与此同时,从1858年到1881年,在亚历山大二世的授意之下,沙俄又侵占了清朝超过151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外西北土地。

可以说,亚历山大二世绝对有担当俄罗斯帝国大帝的资格。不过他的农奴制改革,得罪了大量权贵,这事儿基本就没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尼古拉二世,入侵中国

尼古拉二世是亚历山大二世的孙子,他在1896年加冕,同时也在这一年开始入侵中国。尼古拉二世知道在欧洲竞争太激烈,还不如直接到中国拿走大片土地。

当时他设立了一个黄俄计划,打算将长城以北全部并入沙俄。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打算先夺东北,再夺蒙古和新疆。

  • 1900年,尼古拉二世不顾众人反对,坚决出兵17万入侵东北,占领这里长达5年之久。只不过他运气不好,碰上了硬茬日本。最终在日俄战争中惨败,只能把东北给吐出来了。
  • 1914年,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尼古拉二世又参与了一战,结果我们都知道,沙俄在3年后崩盘。

可见,这回倒是印证了“好战必亡”的道理。但此前沙俄征战天下300多年,一直没遭遇亡国之祸,而且即便沙俄崩盘了,可俄国依旧活得好好的,本土面积依旧一直位列世界第一,你上哪儿说理去?

其实沙俄的情况之所以特殊,主要是因为他们能以战养战。

沙俄国内90%的人都是农奴,地位低下,但却是主要的生产力。

只有不断兼并土地和人民,沙俄这台机器才能持续不断地运转下去。最后之所以转不动,倒不是因为以战养战的策略有问题,而是战败导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