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近代化其实和中国非常类似。19世纪50年以前,日本同样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17世纪初德川幕府在得到统治权以后,选择锁国以此加强统治。

不过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美等国,用坚船利炮打开清朝大门的同时,也打开了日本国门。这两个“老顽固”终于睁开眼睛看了看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两家的命运走向却完全不同。

清朝这边在鸦片战争以后,逐渐开始与国外通商,随后又开始搞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庚子新政等等,不管怎么变,他们为的只是维持清廷对中国的统治。

日本这边在1853年黑船事件以后,被美国打开了国门。德川幕府的统治地位一落千丈,随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1867年,德川幕府大政奉还后,明治天皇成为了日本的实权派,正式开启了明治维新。

所以说,两家的命运不同也是必然的,清朝将所有资源,都用来维护同一个统治阶级,岂不知气数已尽这一说?统治阶级一旦腐朽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拯救,好比是一棵被虫子蛀掉的大树。

反观日本方面,明治天皇集团其实是一群创业者,一般来说,创业者的各方面素质,都是比较强的,这才给了日本一个焕然一新的时代,就好比是把蛀掉的大树挖了,在原来的位置上又种了一棵新树苗。

明治天皇对集权化非常热衷,他在推行集权化之路的时候,实行废藩置县的政策。啥意思呢?以前各路藩王占着一块地盘,就能当土皇帝了。废藩置县以后,这些藩地将直接划归中央统一管理。有点儿类似削藩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1872年,明治天皇居然将琉球王国,也列入了废藩置县的行列。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且愤怒的地方,毕竟琉球王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怎么能被当成日本的藩地来对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武年间,琉球就跟着中国混了。

这事儿不光琉球人愤怒,清朝这边也非常愤怒。为啥?因为从明朝洪武五年,琉球王国就跑到中国来,向朱元璋老爷子称臣纳贡了。是老朱让他们自治,他们才依旧保留着王国的封号。

此后200多年的明王朝,一直都是琉球王国的宗主国。琉球国王必须要得到明朝的册封,才算是正式成为琉球国君,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朝贡方面,琉球对中国,也是实行2年一贡的制度,已经流传了几百年。而且他们一直在沿用中国王朝的年号,等于是中国的一部分。

清朝取代明朝以后,琉球王国依旧按照对待明朝的态度对待清朝,清朝依旧将其当成藩属国来看待。

此外,日本被打开国门后不久,其实琉球也被打开了国门。为啥呢?

原来美国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后,便让日本政府在琉球设立通商口岸。这个时候日本的德川幕府却表示:琉球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他们开不开门,日本说了不算。

这话英美各国都听到了,所以说,在明治维新之前,其实琉球和日本之间,真心没有从属关系。琉球和中国,反倒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原来1854年的《琉美条约》、1855年的《琉法条约》中,琉球均使用的是清朝的年号和文字,这就太明显了,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琉球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是获得了自治权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天皇对琉球实行废藩置县,实际上是侵略行为。

1872年,明治天皇将琉球王国撤销,改为琉球藩。同时将琉球国王划入日本的华族序列,其实已经在以大欺小,侵略琉球王国了。

到了1879年,明治天皇的野心昭然若揭,他索性将琉球藩撤销,改为冲绳县。这么一来,日本单方面将一个主权国家,从地球上给抹掉了。

清朝得知这事儿以后,也是勃然大怒,虽然被列强欺负,可谁能想到,自己还会被“蕞尔小国”日本给欺负了?

那时候的日本明治维新刚起步,实力比清朝差远了。因此清廷派出了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何如璋刚上任,立马找到日本外务卿,严厉抨击了日本对琉球的所作所为,并且要求日本恢复琉球王国,废除所谓的冲绳县建制。

可日本方面却胡搅蛮缠了起来,他们扬言,琉球一直都是日本的地盘,他们的国王也都是日本的华族。

此后不管何如璋怎么引经据典,讲述自古以来这些事儿,日本方面都不愿意接受。明摆着,人家就是来侵略琉球的,怎么可能听你的呢?

双方就这么僵持在这儿了,日本当时虽然本事不大,可脾气倒是不小,寸步不肯相让。要这么闹下去,两国肯定得闹掰。

为此清廷请来了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让他充当和事佬来解决这个问题。格兰特到了清朝和日本,了解了琉球问题以后,也觉得很棘手。最后他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将琉球群岛一分为二,分别交给日本和清朝,这不就妥了?那么这事儿真能这么办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日分琉条约》,不得人心。

美国人充当和事佬,打算让日本和清朝,都得到一点好处,这事儿也就这么了结了。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格兰特提供了思路,具体怎么分,还得中日两国包括琉球人一起来商量。

当时李鸿章给出的建议是,将琉球群岛分成3份。其中北边的奄美给日本,琉球主岛恢复琉球王国,南边的宫古、八重山等岛屿归清朝。

李鸿章的这一分割方案,显然不符合日本人的野心,因此明治天皇对此非常不满。不过既然谈到这个份上了,日本方面总归也要给点诚意。

于是日本提出了一个方案,八重山、宫古等群岛,“割让”给中国,日本此后绝不干涉。但是清朝需要给予日本片面最惠国待遇。

啥是片面最惠国待遇呢?简答来说,就是我在你这里享受的待遇,你到了我那儿享受不了。

双方一直谈到了1880年10月,最后还是打算按照日本人的这一套来办。为啥呢?因为当时清廷还得同时和沙俄谈伊犁的问题。清朝方面,打算将收复的琉球群岛南半部分,交给琉球国王复国。

不过针对这件事,清廷高层们也矛盾重重,说法不一。

这事儿传到了一帮琉球爱国人士那儿,这下算是炸开锅了。其中有个叫林世功的琉球代表人物,他以自杀殉国来表明自己反对分割琉球王国的这一条约。

这下清廷内部就更加乱了,因为琉球爱国人士用死表明了自己对清朝这个宗主国的失望,那时候的清廷还是要点脸面的,所以这份《中日分琉条约》迟迟没能签署。

而日本方面则是趁着中俄之间正在针对伊犁问题进行谈判,所以不断派人催促清廷签约。其目的昭然若揭,趁火打劫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疾而终?琉球问题其实是被搁置了。

由于清廷这边一再拖延,日本谈判使者在催促达不到效果的情况下,只好威胁道:那我可就回去了啊!后果你们自负!

本来只是随口一说,结果清廷方面居然没有挽留的意思。这下日本谈判使者只能红着脸骂骂咧咧地走了。

为啥清廷要这么拖着呢?原来他们在等中俄伊犁谈判的结果。只要清朝和沙俄达成了协定,那么就能抽出身来解决琉球的问题,谁能想到日本使者真的走了呢?

1881年,双方又开始进行谈判,此时天平已经倒向了清廷,因此老李这回也硬气了一把,一直要求日本将琉球本岛作为琉球王复国的根据地。

而日本这边自然也不可能答应让琉球王复国,毕竟此前琉球王已经成了日本华族,琉球也废藩设县了,如果琉球国还在的话,那不是在打日本人的脸吗?

双方的谈判再次陷入僵局。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看,日本侵占琉球,是没有任何法理依据的,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入侵问题。

这事儿一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双方都还在谈论。不过甲午战争以后,清廷失去了谈判筹码,甭说琉球了,就连弯弯和澎湖都给搞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