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这段时间,加沙地区一直是全球焦点,在以色列的无情轰炸之下,巴勒斯坦人民的前景,显得愈发堪忧。

曾几何时,巴勒斯坦也遇到过难得的建国机会,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错误,无数巴勒斯坦人民开始了苦难的生活。

此人便是巴勒斯坦政治家、军事家、巴解组织创始人阿拉法特。

一方面,阿拉法特率领巴勒斯坦人民进行了旷日持久的革命活动,但另一面,阿拉法特也造就了如今巴勒斯坦的混乱与分裂。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上个世纪,我国便多次对阿拉法特予以劝告。

那么,阿拉法特到底犯下了怎样的错误?中国又对他做出了怎样的劝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身革命,创立巴解

上世纪50年代后,阿拉法特一度在全球范围内颇负盛名,白黑相间的头巾,是他标志性的服饰。

据说,阿拉法特头巾的围法十分复杂,右耳被藏在头巾下面,只有左耳露了出来,整个头巾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恰似巴勒斯坦的地图。

很多巴勒斯坦人还将他称为“国父”,可惜的是,直到去世那天,阿拉法特也未能实现自己的建国愿望。

阿拉法特的少年时期,正值“犹太复国运动”如火如荼进行之际。

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疯狂地涌入巴勒斯坦地区,挤压了当地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令阿拉伯民族苦不堪言。

满腔热血的阿拉法特,积极地参与到巴勒斯坦阿拉伯民族主义活动之中,还曾担任巴勒斯坦抵抗运动领导人卡法尔·侯赛尼的私人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阿以战争后,阿拉法特先后在开罗大学、埃及军事学院就读,毕业后便被授予中尉军衔。

1956年,英、法、以三国入侵埃及,阿拉法特率军参战,有力地抵抗了三国的入侵,在这一战中,他也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出过人的政治、军事能力。

作为一名巴勒斯坦人,阿拉法特最大的心愿便是推动巴勒斯坦的独立建国,将以色列赶出国土。

然而,事态却不容乐观——以色列罔顾联合国决议,靠着美国的支持,不断蚕食巴勒斯坦人民的土地。

为此,阿拉法特于1958年秘密筹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法塔赫”,1965年,他又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暴风部队”,以武力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战争。

不得不说,阿拉法特具备过人的勇气与魄力,当时的巴勒斯坦,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军事实力,都远不及以色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却敢于率领“暴风部队”,在中东战争中多次直接与以军作战,甚至前往以色列占领区作战。

阿拉法特是毛主席的忠实粉丝,曾研读了大量毛主席著作,在战斗中,他时常使用游击战战术。

在一次采访中,阿拉法特公开谈到,自己非常喜欢毛主席的《愚公移山》。

“中国人的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不是拿钱可以换来的,我就是毛泽东说的‘愚公’,要搬走帝国主义这座大山”。

在阿拉法特的领导下,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合法民族权利的事业取得了空前进展,以色列军队的嚣张气焰得到了有力打击。

而联合国也承认了巴解组织的合法性,眼看着一切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巴勒斯坦胜利在望。

然而,阿拉法特的一系列错误,却葬送了自己毕生的努力,也给巴勒斯坦人民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伤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阿拉法特到底犯下了哪些错误呢?

策划恐怖袭击,失去国际支持

首先,阿拉法特在革命中,过多采取暴力恐怖行动,破坏了自身的正义性与合法性。

其实,在外界看来,在巴以冲突中,巴勒斯坦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起初,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巴解组织,为他们提供粮食、资金,在外交上予以声援。

然而,阿拉法特滥用暴力的行为,逐渐引发了外界的不满。

在中东地区,阿拉法特是著名的“恐怖之王”,本拉登、ISIS后来搞的那些恐怖活动,只能说都是他玩剩下的。

在他的领导下,法塔赫一度成为令以色列乃至中东所有国家闻风丧胆的名字。

1972年8月26日,第20届奥运会在西德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被视作一次“和平欢乐的盛会”,以色列也派出了规模庞大的代表团,预示着两国放下历史包袱,走向团结与友好。

但就在9月5日凌晨,一群不速之客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祥和,在夜幕的掩护下,8个模糊的身影潜入奥运村,

由于当时西德安保预算有限,没有识别出这些人的到来。

原来,这8人正是来自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的成员,他们挟持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要求交换200多名在押的囚犯。

以色列没有同意他们的条件,于是,11名运动员全部遭到杀害,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慕尼黑惨案。

事后,5名恐怖分子被击毙,还有三人被逮捕。

不久后的10月29日,巴解组织故技重施,挟持了一架由叙利亚飞往德国法兰克福的民航飞机,用来交换存活的三名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在为这些“民族英雄”欢呼,然而,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巴勒斯坦得到的同情与支持却在骤减。

毕竟,作为以色列的敌对方,巴勒斯坦大可以攻击以色列的政府与军队,但无差别地杀伤平民,完全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无法为当今的国际秩序所容忍。

事实上,对于这点,我国早就给了阿拉法特以劝告。

在1964年阿拉法特访华时,周总理既肯定了他对巴勒斯坦民族的贡献,表示“我们中国人民会全力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

但同时也指出,巴勒斯坦不应该搞恐怖主义活动,“这种方式伤及无辜,对长期斗争有害无益”。

只可惜,年轻气盛的阿拉法特,并没听从我国的劝告,而是继续大搞恐怖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本人因此成了以色列的“眼中钉肉中刺”,遭遇57次刺杀,每一次,他都躲过一劫,因此获得了“中东不死鸟”的称号。

相较之下,巴勒斯坦人民却没有这么幸运,由于被扣上了“恐怖分子”的帽子,巴勒斯坦得到的国际援助少了很多。

恩将仇报,搅乱邻国

除了搞恐怖主义活动外,阿拉法特还犯下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那就是恩将仇报,得罪了盟友。

1967年,巴解组织被以军击败,部队四分五裂,前途一片黯淡,阿拉法特没有放弃,选择继续革命。

不过,此时巴勒斯坦大片地区都被以色列占领,他手下还有40万人,留下来无异于送羊入虎口,暂时逃离才是上策。

就在危急关头,邻国约旦国王侯赛尼主动伸出援手,向阿拉法特发出邀请,欢迎他带领巴解组织的战士们进入约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赛尼的善举,令巴解组织获得喘息之机,同时也得罪了以色列。

然而,对于这样的“恩情”,阿拉法特却没有记在心上,恰恰相反,在他的授意下,巴解组织鸠占鹊巢。

一边享受着约旦的庇护,一边汲取约旦的资源,甚至将巴勒斯坦难民不断迁入约旦,进行武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中之国”。

于是,约旦国王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约旦国内对于巴解组织也出现了巨大分歧,最终于1968年爆发内战。

期间,阿拉法特趁机扩大势力,还策划了劫机的恐怖事件,令约旦名声受损。

最终,阿拉法特于1970年被彻底赶出了约旦,约旦对巴勒斯坦的民族事业,也开始变得冷淡。

不久后,阿拉法特进入黎巴嫩境内,他并未吸取在约旦的教训,在黎巴嫩的所作所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巴解组织还大量屠杀黎巴嫩的基督徒,将黎巴嫩搅得天翻地覆,损失极为惨重。

不出意外,阿拉法特又一次被赶了出去,不过,他没有将其视作自己的错误,而是选择了刺杀。

虽然未能得手,但阿拉法特与巴解组织,在阿拉伯世界的名声,也走上了急剧的下坡路。

转变立场,造成分裂

除此之外,阿拉法特还在晚年间令巴勒斯坦陷入分裂。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阿拉法特在革命早期十分激进,热衷于武装暴力,对和平谈判嗤之以鼻。

但在晚年间,随着法塔赫影响力的增长,阿拉法特获得了谈判的资本。

这时,他选择“以土地换和平”,于1993年在美国的安排下,与以色列签署了《奥斯陆协议》,两国各退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协议签署的次年,阿拉法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对于大量还在苦难中的巴勒斯坦人民而言,这却是意料之外的结果。

毕竟,在协议签署前,巴解组织一直秉持着武装建国的选择。

没想到阿拉法特却摇身一变,成了“和平使者”,立场变得十分温和,巴勒斯坦人民一时之间自然无法接受。

于是,另一个组织突然壮大,收获了大批拥趸,这便是如今著名的哈马斯。

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爆发,在反抗以色列的过程中哈马斯成立,当时,哈马斯规模不大,和巴解法塔赫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

然而,随着阿拉法特态度软化,巴解组织的成员逐渐被哈马斯吸收,此消彼长之下,哈马斯迅速扩张,成为继法塔赫外第二大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马斯的主张更加极端,他们不同意与以色列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终结以色列的占领、将其全部消灭,才是哈马斯的最终目标。

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因病去世,失去了主心骨以后,法塔赫更是无法与哈马斯竞争,年轻人纷纷向哈马斯靠拢。

2006年的选举中,哈马斯还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

正因如此,巴勒斯坦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分裂,哈马斯与法塔赫针锋相对,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混乱加剧,前景堪忧

总的来看,阿拉法特作为巴解组织的创建者、领导者,为巴勒斯坦民族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正如普京所说,“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和争取巴勒斯坦建国的斗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可否认的是,阿拉法特也犯下了一系列错误,这些错误,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造就了巴勒斯坦不堪的现状。

去年10月份,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色列罔顾国际社会的谴责,对巴勒斯坦进行惨无人道的轰炸,一场“种族灭绝式”的袭击正在加沙地区蔓延。

对此,哈马斯仍在顽强地抵抗着,但以色列还有着美国的支持。

于是,加沙地区出现了一系列人道主义惨案,被击伤的儿童,被炸毁的医院,被切断的水电设施,整个加沙,似乎已成为人间炼狱。

而在另一边,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却并未有支援加沙的意思。

两个组织,建立的宗旨都是抵抗以色列的侵略,然而,数十年过去,内部矛盾却盖过了外部冲突,实在是令人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巴勒斯坦的困局,放眼全球都是一个棘手难题,阿拉法特犯下的错误,已经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希望这一次,法塔赫与哈马斯能够尽快团结起来,为巴勒斯坦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 2021-08-02 我也要有中国人“搬山”的精神——巴勒斯坦的“愚公”阿拉法特

2.新华网 2021-04-30 巴勒斯坦总统宣布推迟举行大选

3.人民日报 2004-11-12 人物风流:患难挚友-阿拉法特生前回忆周恩来

4.新华社 2024-04-30 外交部发言人证实法塔赫和哈马斯日前在北京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