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泉史诗

第二次世界大战,围绕欧洲大陆的争夺始终是一个重心,德国在开战之初所向披靡,连号称欧洲最强大陆军的所有者法国也没能抵抗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希特勒还是遇到了重大的阻碍,那就是英国。英国虽然是一个本土面积狭小的岛国,然而这个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殖民地。为了建立和维护这些殖民地,英国拥有全球最强海军,在二战初期与美国海军的实力旗鼓相当。而这还是在英国实力有所退步的情况下,在19时间没有人能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出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英国海军成为了横亘在英吉利海峡的最大屏障,如果不是英国的大舰队比德国的海军占有巨大优势,英国早就被德国掐死了,即使不被入侵,也会因为岛国的补给困难而经济崩溃。德军无法登陆英伦三岛,只得派出戈林的轰炸机去问候丘吉尔,但只是狂轰滥炸,作用有限无法达到使英国屈服的战略目的,于是在大陆上不可阻挡的德军,却只能望洋兴叹,和英国保持对峙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来讲,英国的威胁没有接触,希特勒怎么会再去招惹另一个强大的对手呢?按照这个逻辑,德军在1941年夏天对苏联的入侵显得有些不合情理,德国人思维缜密,为何会犯了像日军招惹美国一样的错误呢,难道不知道树敌过多会遭到围攻而被逆战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优势?答案是德国入侵苏联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或者利欲熏心,而是经过周密分析后,得出了非打不可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在控制了欧洲大片占领区后,面临着能源上的考验,要维持统治和对英国的威慑,必须占据更多的油田。德国本土是没有什么能源的,而占领的波兰、捷克、法国等地虽然工业发达,能够提供像斯柯达兵工厂等重要军事补给,但是能源却捉襟见肘,苏联的石油、煤铁储备均居世界前列,德国急需掠夺这些资源。而当时德军赖以生存的罗马尼亚产油区,又遭到了苏联人的觊觎,这直接威胁了希特勒的生命线,德国人是不能忍让下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德军入侵苏联之前,其实就存在一个谁先下手的问题,如果德国不先向苏联方面推进,斯大林也是完全有可能进攻德国的。苏联从来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国家,在领土扩张方面,完全继承了沙俄的传统思想,就是大俄国沙文主义,只要能趁乱扩张领土,苏联人是不会犹豫的,先前进行的入侵波兰和芬兰的行动,都是斯大林借助欧洲混乱的局势分一杯羹的表现。在1941年苏联是有明确的进攻德国的计划的,德军获悉之后才下定决心入侵苏联。在进攻之前德国武官专门到苏联阅兵现场考察其最新的武器装备,得出的结论就是:可以动手。

参考文献《苏德战争》

《斯大林的失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