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来了。据俄媒《今日俄罗斯》报道,5月16日凌晨4时许,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机在夜色中降落在北京,由此正式开启了他此行为期两天的访华之旅。

这是普京在当选俄罗斯新一届总统之后的首次出国访问,也是他在过去几年来连续第3年访问中国。

借着这两天普京访华刮起的东风,俄罗斯卫星网做了一期别开生面的专题节目,统计了普京在其执政24年期间的访华经历。从2000年到2024年,普京一共访问了中国22次,其中正式访问11次,工作访问9次,国事访问两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首次访华是在2000年的7月17日,在过去24年来,普京只有03、06、07、10、13、20和21这几个年份没有访华,其余年份基本上都来过中国至少一次。普京也因此成为了苏联/俄罗斯历史上访华次数最多、最频繁的领导人,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经历了我国三届政府班子的俄罗斯领导人。是不是后无来者不好说,但这在苏联/俄罗斯的历史上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有些同志和朋友可能意识到不到“执政24年,访华22次”这两组数字分别意味着什么。这么说吧,“24年”代表普京已经超越了斯大林,成为了过去100多年来苏联/俄罗斯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克里姆林宫之主;“22次”则象征着普京的访华次数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100多年来,苏联/俄罗斯历史上其他所有领导人的访华次数——注意,不是超越了任何单一一个苏联/俄罗斯领导人,而是超越了他们所有人在任期间的访华次数之后。

历史上首位正式访问中国的苏联/俄罗斯领导人是赫鲁晓夫,他曾于1954年和1958年先后两次访华。这不仅是他执政11年间仅有的两次访华,也是此后大约30年间苏联领导人仅有的两次访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鲁晓夫

在赫鲁晓夫于1964年黯然下台之后,在此后的整整25年间,克里姆林宫的主人便再也没有踏上过中国这片热土了。期间苏联先后更迭了好几任领导人,在赫鲁晓夫之后,从勃列日涅夫(1964-1982)到安德罗波夫(1982-1984),再到切尔年科(1984-1985),这些人没有一个有幸能在自己的任内访问中国。

真正接过赫鲁晓夫访华接力棒的反倒是戈尔巴乔夫,而且这一棒苏联人花了足足31年才又接上。1989年来华访问的戈尔巴乔夫是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第一位有幸访问中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也是最后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长城的戈尔巴乔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尔巴乔夫

就在戈尔巴乔夫当年访华结束之后返回莫斯科没多久,在克里姆林宫的穹顶上已经飘扬了90年的镰刀榔头红星旗便缓缓降了下来。伴随“苏联”这个名字一道,红色帝国昔日那庞大的版图也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俄罗斯,以及那面一出世就略带疲相的红白蓝三色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白说,我要不是因为出这期内容还真没有注意过,别看咱们过去老念叨中苏两国在交往过程中的种种爱恨情仇,但其实在中苏两国正式建交的近半个世纪时间里,两国历届领导人去彼此家串门的次数其实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少得可怜。苏联领导人一共就来了中国三次:赫鲁晓夫两次,戈尔巴乔夫一次;我们更少,就教员在1949年和1957年去了苏联两次。

北京和莫斯科的外交关系真正开始变得热络起来,其实也就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最近30多年的事情而已。

虽然叶利钦这个人现在在中俄两国民间的风评都不是太好,但是不得不说,他在任上还是为促进中俄两国的发展出了不少力的。叶利钦先后当了两届共9年的俄罗斯总统,期间一共出访了大约70次,访华4次,这4次分别是在1992年、1996年、1997年和199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长城的叶利钦夫妇

4次访华看似不多,但其实中国已经是叶利钦在任期间出访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了。别看叶利钦在9年执政期间出访了大约70次,但他真正访问过4次以上的国家屈指可数,除中国之外,仅有美国和德国等个别西方发达国家。

有了叶利钦打下来的这个基础,接他班上任的普京和中国搞起关系来就顺畅多了。因为连续执政的时间足够长,再加上过去十多年来俄罗斯愈发明显的“去西向东”的地缘趋势,所以中国在此期间逐渐成为了普京最常出访的国家。

从2000年到2024年,普京在此期间一共担任过四届俄罗斯总统和一届俄罗斯总理,现在是普京的第5个总统任期(2024-2028)。

纵观过去这些年来普京的22次访华之旅,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不少耐人寻味的细节。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那样,在过去24年里,普京只有03、06、07、10、13、20和21这7个年份是没有访华的,而这7个年份之中,又有4个是集中在他的头两届总统任期和第二届总理任期之内的。就具体时间而言,也就是从2000年到2012年的这1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12年时间里,俄罗斯的外交重心是在东西方的哪一边的,对这个国家的政治变迁有所了解的同志和朋友应该都知道。说白了,在那12年时间里,普京虽然也没少来中国访问,但莫斯科的心思主要还是在美欧那边的,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一门心思往欧盟的热炕头里钻,力争成为西方大家庭中的一员。

尽管普京在此期间访问中国的次数比,以往所有苏联/俄罗斯领导人加起来的总次数还多,但这一时期的我们对俄罗斯而言依然只能算是“俄罗斯外交事务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而已。从2000年到2012年,蒸蒸日上的中国对俄罗斯而言确实是越来越重要了,但是这种重要性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还没有上升到美国和欧盟的地步,远远没有。

中俄关系后来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这个高度,真正的转折点在2014年。这一年,俄乌两国爆发了轰动一时的克里米亚危机,为日后震撼全球的俄乌冲突埋下了伏笔。受克里米亚危机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式对俄抡起了制裁大棒,还把俄罗斯给踢出了八国集团(G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当时俄罗斯和美欧的关系还不至于闹到如今这步田地,但是很显然,莫斯科和华盛顿、柏林、巴黎之间的裂痕已经出现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裂痕正以几乎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扩张。

也正是从这时起,俄罗斯悄然加速了其转向东方的进程。这一变化从2014年之前和之后普京的访华间隔时间就能看得出来。在2014年之前,普京共有5个年份没有访问中国,平均每大约3年就会缺访一次;而在2014年之后,普京只有两个年份没有访问中国,而且那两年正是新冠闹得最凶的时候。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意外变故,普京搞不好在20和21年也会来华访问。这样一来,普京对中国的访问就没有年份间隔了,几乎是年年都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一趋势也就是过去10年来才出现的,但是不得不说,这着实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无论是对普京、对俄罗斯,还是对我们。因为纵观过去10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的出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在多年来连续访问一个国家这件事情上,几乎就没有谁能比普京更有连贯性的。这一方面体现出了普京对于发展中俄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中国在俄罗斯外交事务中的地位变化,即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外交事务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俄罗斯人自己,还是西方人,我相信现在他们应该都不会再心存疑虑了。不然呢?莫斯科反反复复强调的“向东看”还能是看谁?看朝韩吗?还是看日本?总不会是看印度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知道普京这次访华会和我们谈论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中俄两国这次能够达成哪些协议,但无论我们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情,也不管我们达成了哪些协议,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俄两国关系只会因此更上一层楼。

过去我们总会这样评价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我觉得这话稍微改改,拿来形容如今的中俄关系也是合适的:

中俄关系,变得更好的可能性更大了,变得更差的可能性更小了。

“给我20年时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两句话当年在我们国内互联网曾经一度广为流传,很多人都以为,这话是普京在他刚刚当上俄罗斯总统那时说的,但这其实是个误会。类似的话确实有人说过,但那个人不是2000年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而是1906年的沙俄帝国内务部长兼部长会议主席斯托雷平。

虽然这中间存在一些误会,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觉得用这话来形容普京在过去这些年来的执政心路历程,其实也不算离谱。俄罗斯人确实给普京20多年的执政时光,他们因此有没有收获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一点我身为一个中国人无法替他们作答。但我觉得普京肯定是还给了俄罗斯人一段强大的中俄关系,而这段关系则是建立在一个综合国力空前强大的中国的现实基础之上的。

这样的结果和俄罗斯人当初的设想或许是有一些偏差,但是不管怎么说,至少它也不赖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普京这次来华访问,有没有机会过来广东逛一逛。和20多年前相比,广东已经发展更好了,特别是大湾区这边,搞得正红红火火。我希望普京有机会能来这边看一看,坐一坐深圳的比亚迪,逛一逛广州的松园,品一品潮州的凤凰单枞,赏一赏汝窑的青瓷,再聆听一曲九霄环佩弹奏的《高山流水》。

或许,经过所有这些在中国的耳闻目睹之后,已逾古稀之年的普京,还有他的后来人,他们的心中会更加坚定这样一个声音:

“我们没有选错,俄罗斯正行进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在太阳升起的东方,灼灼旭日的万丈光芒之中,就隐藏着俄罗斯渴望找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