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工程”)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始终秉承“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办学精神,努力在创造新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新业态、激发新动能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校区一角。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供图

培养“一德四能”优质应用型人才

贵工程在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深入探索,把“德”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强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同能力。

以德为先。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等全过程各环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时代新人。

学习能力。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培养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信息,并能够对内容进行筛查、判断、辨别,进而转化运用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着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培养一支规模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拔尖创新型人才队伍,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培养学生面对新情况、新变化,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创造出新的能适应当下发展趋势的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协同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与不同个体之间的协调、协作和分工,共同完成预定的某项目标,从而促进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以服务好产业链为目标提升办学质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固有壁垒,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更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产业链。贵工程持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导向,统筹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产学研用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健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学校紧紧围绕高质量就业这个重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深入开展“访企拓岗”,深入企业一线对接人才新需求,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达到产出一体化。

围绕学校所在地毕节的人口红利优势,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度,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办学规模与社会影响、学科专业结构与层次类型、办学质量与服务水平等关系。

打造彰显学校高质量发展成效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五个“地”,即红色文化高地、工程专业阵地、特色科研领地、人文艺术天地、创新创业基地,为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平台。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服务产业链。贵工程本着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原动力,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把优势学科专业做强,把区域急需学科专业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学科专业做实,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

积极探索与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把资源禀赋投放在未来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等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学科生长点上。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关键。要坚持全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和“富矿精开”重大战略来设置和优化专业。对已不适应新形势需求的专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探索新的专业方向。

强化应用研究服务产业链。贵工程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精准施教,教育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

加强应用型研究,积极引导教师结合产业、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在科研团队当中注重学生参与,实行科研导师负责制,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强化应用性研究成果转化。

通过应用性研究成果的推广,培养学生应用研究的思维,提升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发挥“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研究中心”、试验区研究院、循环经济研究院、彝学研究院等校内科研院所的作用,围绕“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开展系列学术研讨和理论研究,让学生参与培育服务毕节产业发展的新型项目,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视野。

一体联动服务产业链。创新办学理念,搭建校际、校地、校企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团结、自信和开放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对口支援高校的优势,通过联合培养,引导学生与国内优质高校交流互访,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发挥国际合作交流桥梁纽带作用,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以国际交流赋能人才培养,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力度,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视野。

充分利用毕节政策、资源、人口优势,抓住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重大机遇,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推动教师与企业交流,增加学生实习实训机会。开展科研合作,联合举办培训和研讨会,创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交流,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一体发展。(作者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肖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