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期和大家聊了春秋笔法,这期我们接着聊聊中国古代另一种写史笔法——秉笔直言,不加修饰,不为尊者讳。相比春秋笔法它不讲究欲说还休引人思考,而是直接将真实的史料赤裸裸展现在世人眼前,应该说这两种笔法都是华夏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有时秉笔直言是会付出巨大代价的,可总有人宁愿承受这代价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晋国有一位手握重权的权臣赵盾,他在国君死后打算本来想立一位比较优秀的公子继位的,但是因为当初晋君已经立了太子,太子的母亲不服,老向赵盾哭求。赵盾无奈之下只好立了太子,即晋灵公。但是晋灵公继位并长大后昏庸残暴,并欲杀赵盾。赵盾得人帮助逃出,但是没有逃出晋国,他弟弟赵穿就带人到宫中桃园刺杀了灵公并把赵盾迎接回来,而且让他把持朝政。于是晋国的太史董狐写道:“赵盾杀死了自己的国君。”在朝廷上传给大家看。赵盾说:“杀国君的是赵穿,我没罪。”太史说:“你是正卿,你逃跑了但没有逃出晋国国境,你回来也没有杀死作乱的人,不是你是谁呢?”赵盾无话可说,也只好让史官这么写了。后世以董狐指称秉笔直言。

无独有偶:类似的弑君事件在齐国也发生了——齐国大臣崔杼娶了个同事的遗孀。那个女人可能很美吧,所以连齐庄公也为之神魂颠倒,经常去跟她私通,每次私通完后还把崔杼的帽子赏赐给别人。崔杼很生气,就假借生病以让齐庄公来府上看望趁机杀了齐庄公。于是齐太史记载在简策上“崔杼杀庄公”,崔杼把太史杀死。太史之弟又一次记载上,崔杼又杀了他。太史的小弟又记载上,崔杼不得不放过了他,因为无论他再杀多少人也无法阻止史官秉笔直言。

春秋笔法的欲说还休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但我们同样要感谢那些坚持秉笔直言的史官——他们以生命捍卫信念,努力为后世保存下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