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国挑战——增强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竞争力》,这一报告是由美国知名智库CNAS主导的,他们强调:美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乃至军事领域的决策应具有高度针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高度针对性,究竟要针对谁呢?

CNAS的观点是中国,而不是俄罗斯、伊朗,后两者处在次要位置。面对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产业创新能力、国防能力持续上涨的中国,美国需要在印太地区建立强大的同盟和安全伙伴体系。

CNAS建议在积极拉住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菲律宾的时候,还需要得到越南、印度的高度支持。尤其是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议,他们又始终拥有大国心态,可以被美国所利用。

报告指出,美国要想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与中国进行更有效的竞争,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保护传统核心资源和培育新资源上。这个所谓的“新资源培育领域”,就包括了印度。

为了让印度支持他们的遏制战略,美国称其正致力于打造一个“自由、开放、互联、繁荣、安全和富有韧性的印太地区”,把美、日、印、澳的“四边安全对话”机制作为“印太战略”的核心平台。

还有美国全力推动的“中国加1”政策,强调供应链去中国化。鼓励企业离开中国后,分散到包括印度、越南、墨西哥在内的其他国家。他们称这是“多赢”,但赢的是美国、印度、越南和墨西哥,而不是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智库:应将印度塑造成“下一个中国”

为了让印度“死心塌地”的帮助美国扼杀中国,美国智库提出了将印度塑造成“下一个中国”的建议。用曾经成功绞杀苏联的方式来对付中国,最终实现战胜中国,维持美国霸权的最终目的。

看到美国伸来的橄榄枝,很多印度人感到很开心,以为他们崛起的机遇来了。但米尔斯海默却泼来了冷水,他在接受印度知名主持人采访时表示,“美国扶持印度,实际上是将印度当成棋子”。

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形成美苏两大阵营。最初的时候,中国和苏联站在一起共同对抗美国。上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好转,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将中国拉到身边,形成“美国、中国共同对抗苏联的新格局”。

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进入到“蜜月期”,这不是因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存在着多么大的好感,而是因为“美国需要利用中国来削弱苏联”——壮大自己,就是在打击对手。

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的首要竞争对手变成了中国。于是,全力打压、遏制、绞杀中国,就成为了最近几届美国政府的首要目标之一。米尔斯海默称,这个方法还可以继续使用。

那就是将印度塑造成“下一个中国”,犹如冷战时期将中国由苏联的帮手,最终转变为美国的合作伙伴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印度真的全力帮助美国,成功击败中国后,美国会如何对付印度呢?难道是感恩戴德吗?米尔斯海默微笑的对印度主持人表示:你可以放心,美国将会把枪口对准印度(如上图)。

印度,会上美国人的“当”吗?

对于美国人的战略目标,印度政客是很清楚的。他们一方面希望借机得到美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推动印度经济的崛起;另一方面又不愿完全沦为日本那样的跟班,希望保持自主性。

和土耳其类似,印度希望利用这种特殊的机遇在东西方之间“骑墙”,获得最大的战略收益。在部分问题上,他们支持美国的战略目标多一些,在另外一些问题上他们又选择与中国保持步调一致。

在推动世界多极化战略目标上,印度和中国、俄罗斯的观点是一致的,都不希望美国成为“永久的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印度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世界一极,而不是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

印度的目标,美国政客也知道!他们采取的方法是“放长线钓大鱼”,不将好处一下子都给印度。例如:美国联邦政府的“政府可采购名单”,当前拥有新加坡、日、韩、澳大利亚等127个国家和地区。

但却没有印度、越南。面对美国联邦政府的高额采购订单的诱惑,印度和越南企业早就眼红了。这不仅仅是赚钱效应,还存在着商品质量、制造业水平被美国这个高等级发达国家认可的诱惑。

南生估计,美国是将这个作为“诱饵”。在未来某个时间段,若出现重大险情,当美国需要印度、越南单方面站队美国,围堵我国的时候,美国政客可能以此为诱饵,让印度和越南俯首称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美国不会放弃逐利性战略目标,会继续采用“战略欺骗、零和博弈”等策略,诱使印太地区国家做出符合美国利益,但会伤及中国利益的选择。而印度、越南等国如何选择,值得我国来斡旋。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