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王凡

初夏,还未步入九道堰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内,便能听到悦耳的鸟鸣传来,人工造景湖畔的沙滩上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九道堰这六年来的水环境变化肉眼可见!曾经充满漂浮物与垃圾的荒滩,如今已成为景色优美的公园,我每周都会带着孩子来公园内游玩,即便是炎热的夏天,夜里也会有许多市民来公园乘凉。”家住九道堰附近的市民张丹,是成都市金牛区水生态治理成效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金牛区积极构建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打通基层河湖治理“神经末梢”,持续开展河道水“消 V”提升行动,金牛区主要河道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当下,金牛正在奋力实现“八水三湖、鱼翔浅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图景。

持续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

擦亮宜居宜业幸福名片

以建设幸福河湖为目标,金牛区紧盯涉水领域生态问题点位整治,重拳出击防治水污染,持续推进新建市政排水管网建设,系统谋划金牛蓝网建设,持续擦亮九道堰、府河摄影公园、天府艺术公园等重点涉水项目金牛名片。

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示范段项目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也是成都首个跨区域小流域系统治理试验示范段,通过实施河道整治、截污治污、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流域智慧管理平台五大类工程,全面改善九道堰流域水生态环境,以水为媒将18公里河道、7个生态湿地公园和周边社区绿地串珠成链,形成“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蓝绿开放空间,有效拉动周边地段、板块价值不断攀升,成功打造成都幸福美丽河湖和生态文明价值转化的示范区。

天府艺术公园通过自然的生态群落的“净化”功能,整体茅草堰河湖水系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湖区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并在保留原始水系地貌的基础上,进行河湖拓宽改造,由茅草堰串联迎桂湖、荷华湖、芳菲湖景观,形成环水绕园、生态秀丽的城市河湖水系景观。同时,融入成都传统文化精髓,植入特色商业、文化体验等元素,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在这里碰撞,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当下天府艺术公园已成为金牛区文旅网红打卡点之一。

积极构建智慧水务系统

科技赋能加强幸福河湖建设

“抚琴街道光荣北路86号污水高度距井盖不足10厘米,请立即处置!”街道工作人员苍松手机APP上收到信息,他立即接收任务并赶往问题点位进行处置,处理完毕后金牛区智慧水务系统管理中心的地图上抚琴街道的对应点位由黄色变为绿色,问题从发现到解决不到2小时,并形成问题处置闭环。

近年来,金牛区积极推进智慧水务管理平台“1+1+6”体系的构建,即物联感知一张网,智慧排水一张图,以及排水户智慧监管系统、雨污泵站运行管理系统、沿河排口智能监管系统、排水运维调度管理系统、智慧排水app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六大系统。如今,已实现3480户排水户、5个沿河雨水排口实时感应监测,75处河道水情、33处沿街商铺雨篦子实时视频监控,实现了排水事件智能监控、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的闭环管理。

下一步,将金牛区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智慧水务系统,加强数据整合,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并计划在智慧水务二期建设中加入防汛功能模块,加强防汛问题处置和隐患整改,以科技赋能推动问题处置由事后处置到事前预警转变,由末端治理到源头整治转变。

激活基层河湖治理“神经末梢”

群力共治共享生态福祉

为打通解决基层治水中“下情难上达,上令难下行”的堵点,解决基层实践中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金牛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街道级河长制标准化建设,围绕“五有”(有阵地、有人员、有分工、有制度、有经费)、“四化”(网格化、信息化、清单化、制度化)标准,规范统一街道河长办硬件、软件建设,强化专职副主任和专巡队伍建设,工作人员“由兼转专”角色转变,提升了河长制工作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水平。积极发挥目标考核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基层河长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压紧压实部门牵头履职和街道治理主体责任,有力推动了全区河长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023年,金牛区区级河长开展巡河巡查55次,全区139名河长累计巡河11310人次,巡河完成率稳定在99.8%,发现上报问题639件,解决问题629件,问题解决率达98.4%。加强与友邻区(县)跨界联防联动,全年共组织召开联席会议5次、协调推进流域共建共治事宜,并深入开展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治水护河,逐步改善涉农区域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加强对边沟毛渠的日常长效管理,协调推进环城生态区有序拆迁,系统性解决涉农区域水环境问题,构建“上下一盘棋、共护一江水”治水格局。

守一方水土,护一河清流。河长制工作任重而道远,成都市金牛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努力,将继续巩固和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果,加强宜居宜业幸福河湖的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