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合肥市滨湖新区嵩山路(福州路-紫云路),这段仅350米长的城市道路两侧,分布着18家“学雷锋”商户。华灯初上,18个印有“新时代 新征程 当楷模 学雷锋”字样的灯箱齐齐亮起,成为这条街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18家“学雷锋”商户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街区“社区合伙人”。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社区治理需要多方发力,包河区方兴社区时代城居民区围绕居民需求,通过“两委”进小区驻点办公,建强小区党组织,探索建立“社区合伙人”机制,聚合居民骨干、爱心商家、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组成居民个人合伙人、街区商户合伙人、共建单位合伙人三类“合作团队”。如今,时代城小区生活圈、嵩山路雷锋志愿服务街、时代城中央广场商务区“一圈一街一区”治理协同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拉居民“入伙”

“幸福感”一直是居民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如何让居民拥有“暖暖的幸福感”?在时代城党总支书记宁姝娴看来,拉居民“入伙”,调动大家共同参与小区治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今年62岁的毕经可退休前是巢湖的一位医护人员,退休后,她随家人定居在了合肥。在志愿者的鼓励和帮助下,她主动走出家门,成为时代城居民区“红色小管家”后,用专业之长,参与居委会组织的健康项目,为居民量血压、做健康检查等志愿活动,受到了不少居民的赞誉。

90后张婷婷是一位军嫂,默默付出很多年,“在一次上门探访慰问中,她跟我们聊到了这些年的感动瞬间。我一想,这样的精神不正是社会所需要弘扬的嘛,我便拉她参与了宣讲项目。”宁姝娴笑着说。就这样,张婷婷去年9月份正式成为“社区合伙人”,此后,她成立了一支宣讲团队,传递时代正能量。

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近年来,时代城居民区依托“两委”、网格员、“红色小管家”、居民骨干、楼组长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按照社区治理、生活服务、文化艺术三个类别挖掘意向人选,培育了时代之声艺术团、睦邻花园、医疗志愿者、红色宣讲等自治团队,逐步组建时代城居民区能人资源库,通过项目认领的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能人工作室等各类品牌,达到资源内循环、协同共发展的治理目标,促进了邻里和睦,共筑起有温度的居民生活圈。

邀商户“入伙”

“送点菜是应该的,我做的贡献没有那么大。”5月17日,在嵩山路生鲜传奇·食集店门口,正忙着盘货店长朱瀚哲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很不好意思。他口中的“送菜”,是时代城居民区爱心传“蔬”志愿服务项目。

作为街区“社区合伙人”,生鲜传奇认领了每月两次为小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特殊群体入户免费供应爱心蔬菜包的任务。这些爱心蔬菜包由56岁的“社区合伙人”、小区妇联主席段宝岚带领小区妇女群体入户“配送”,解了不少困难人群的燃眉之急。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据了解,时代城居民区通过建立以商家、物业、志愿者队伍等主体组成的街区“社区合伙人”,打造了“雷锋精神别样红”志愿服务项目。“辖区38家商户自愿加入进志愿服务项目中来,其中18家街区商户‘合伙人’结合各自经营类型认领了爱心传“蔬”、学雷锋驿站、爱心助餐、爱心义剪四类志愿服务项目,目前服务人群已达2000余人次。”通过探索资源链接服务式商家合伙人模式,激发了商户自愿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构建起了和谐文明的街区环境和互惠互利的商居关系。“成为‘社区合伙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后,提升了我们店的知名度。客流上涨后,生意也好多了。”朱瀚哲说,现在整个雷锋街区的商户也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氛围。

请共建单位“入伙”

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劲。建立起居民个人合伙人、街区商户合伙人机制后,时代城党总支又想到了请共建单位“入伙”。

第一个周五,健康问诊;第二个周五,口腔检查、测量血糖血压;第三个周五,免费理发;第四个周五,中医瑜伽、经络舒展……在时代城居民区,由楼宇商务区共建单位发起建立的“V爱星期五”活动,每周五都会定期开展“轮值”服务。共建单位以“公益+低偿”的方式,每周走进小区为居民提供中医问诊、测血糖血压、理发、经络伸展等志愿服务活动。后期共建单位还会探索将无固定营业场所的维修、缝补、磨刀等社区匠人发展成为“合伙人”,让老匠人以自身手艺得以谋生的同时实现邻里守望互助。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目前,时代城居民区已累计聚集各类“社区合伙人”66个,服务社区居民2万余人次。通过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以“公益+低偿”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更专业化、品质化的社区服务,推动各方资源力量向小区延伸,逐步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孙丹 宁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