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量时代,滋生野蛮生长的表现欲?

封面 I 网络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短视频时代,低平的门槛与大信息广场的传播通道属性,让一众内心深埋表达欲却无处释放的草根民众找到了归宿,气势之盛,不亚于明星偶像。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草根网红与明星红人之间一度找到共存点——模仿对方以及与他有关的一切。

可最近,互联网中的模仿大秀开始“海纳百川”、来者不拒,不同于此前流量场中爆火的模仿明星,如:模仿鹿晗的“鹿哈”、复刻王宝强的“王宝弱”等,一批山寨雷军和周鸿祎等企业家的模仿者也相继浮出水面,更可怖的是,网红之间的抽象模仿也成为了笑料看点。

似乎只要有一张雷同脸,有一幅拉的下脸的做派,懂得无条件的听劝,就能接住“泼天的富贵”。

于是追随“成功者”走过的路,无数网友嗷嗷待哺等待高人指点,期盼着迎来属于自己的风口。

可声名随风飘荡,出名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四十二章经》有言:“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

这场网络狂欢事件,似乎又一次在流量的裹挟下朝着异端狂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流量的中心越发魔幻,还记得几个月前想做回警察的老陈吗?他又带起了一波流量。

不过这次的聚光灯缘起于他,却聚焦在了他的一位模仿者——保安阿斌身上,他还有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反诈小陈,爆火的逻辑很简单:

老陈拼命挣来“流量窝囊饭”,被一个赝品吃了,他反而被网友们吃干抹净扔到了一边,于是不服输的他,决定反向模仿小陈,用魔法打败魔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泼天流量浇灌老陈时,彼时的小陈还只是凡人一枚,直到他问出了那句:“ 模仿科比的火了,有没有高手告诉我,模仿什么可以混口饭吃,听劝。”

有伯乐告诉他:你不模仿老陈,简直浪费这张脸……

醒悟的小陈开始买装备,剪头发,练动作,于是一个接地气版只供玩乐消遣的小陈迅速站到了流量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网友

故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发现不对劲了,这场模仿秀在抽象文化与荒诞流量的裹挟下,已经脱离了它原本的模样,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玩烂梗、吃烂瓜的心理。

直白一点就是:为了火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可记否几年前有个模仿科比的贵州黑曼巴,当时还带出了一众翻版NBA球星,网友们也只是看乐消遣,毕竟人家也是带着爱好玩,并不过火。

最近,直播间里又长出了“新”科比,不打篮球不用过多说明,只是玩着“ 牢大 ” 、 “ 冰红茶 ”等烂梗就行,剩下就等着收看客们的穿云箭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抖音/山寨科比与山寨汉尼拔的较量

甚至半夜逛播间你会看到一些诡异的画面,长相酷似科比的主播,一言不发,只是在一个劲的肘击,然后礼物贡献量和点赞量就会远超对面的PK小姐姐。

流量时代,一旦带着荒诞和抽象的面具,舍得放下尊严,可操作性就会大大上升。

尤其是不走寻常路的模仿,消解严肃与客观后,进入解构一切的混沌玩乐时代。

之前的“铁窗泪”吴亦凡、“芝士雪豹”丁真,甚至最近爆火的诺米除了健生器材上爬满了模仿者,直播间里各种“平行诺米”也相继开始出现。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尝一口流量的红苹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模仿2.0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万物皆可模仿,即便你无才无德,只需听劝听指点,评论区流水线都可以复制出一个个顶流普通人。

还记得去年爆火的素人们,大多有着专属自身的特质,例如“挖”遍全网的黄老师、喊着“闺蜜敌蜜”的心理咨询师完颜慧德、普通人代言人于文亮以及中年男人的“天花板”闻会军等等。

流量偏爱普通人,让大众看到了更多互联网的可能性,同时也看到了短视频平台热衷扶持新流量中心,从而削弱超级头部话语权的手段。

可追随这股全民娱乐风向,网友们开始抢过话语主导权,打破平台“造神”垄断地位,开始批量生产各路山寨乐子网红。

如果说模仿明星尚且让人还能理解,一批批网红复刻品开始层出不穷,如:“西方甄选”、“三梦奇缘”、“暴躁大鹏哥”等等,小杨哥曾针对模仿者回应称,模仿没问题,可以模仿怎么去拍短视频,但得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声音模仿、背景模仿、穿着也模仿。

而现在,已经快进到捕捉新流量中心,迅速跟进一切值得挖掘的,对网红企业家的模仿就是最好说明,什么“周鸿2”“雷民”等等,专挑雷军周鸿祎等人热度最高时入场,流量吃的饱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电商报Pro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影视剧爆火角色,模仿华强买瓜、黑道刘铁柱、亮剑中的王有胜魏和尚等角色,其中一位模仿高启强的“小颂文”,在抖音已拥有近30万粉丝。

细看这些模仿狂潮的发展演进,显著特点就是门槛低,即便没有太多过人之处,一个妆造一幅场景就能拥有爆火接住富贵的机会。

而这所以网友会为这些五花八门的秀买账,还是因为人们对于消解权威的酷爱,明星红人企业家离我们都太过遥远,从抽象荒诞的维度接近他们,更容易带给人们爽感。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严肃客观成了最不值钱的关注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给了无数普通人果腹就业的机会,同时又留给了他们红蓝两颗药丸,是非得失得靠自己判断。

可当人们品尝到流量馈赠的礼物,谁又会轻易从这场“一步登天”的旅程中自觉脱身呢?

从这个角度看,靠着撞脸周杰伦,在社交平台意外爆火的粥饼伦,成了为数不多吃着“前辈”红利,却又不忘初心的“流量之子”了。

没有迷失在网络名利场中,拒绝挣快钱,踏踏实实做好本质工作,粥饼伦还说:“人没有红一辈子火一辈子的,别人叫网红明星啥的我不认,不知道还能干几年,我想尽量给孩子攒点积蓄。”

正如《认知的觉醒》一书中有言:认知是有一定范围的,如若超出认知的范围,往往会一无所获。无论是谁,金钱的获得都是在其认知范围内的,没有人可以在符合价值规律的范围下挣到超乎其认知以外的钱。

而更多的模仿者,则拜倒在了流量的石榴裙下,王宝弱无底线的模仿最终遭到反噬、“保安阿斌”账号也被予以警告、雷民偷偷删除了有关模仿的一切,领略到了网络时代的另一面。

事实上,稍有自觉地模仿者成功后,无不渴望摆脱山寨的标签,如鹿晗的模仿者鹿哈改回原名,盆满钵满后选择做回自己,在风险来临前跳脱。

毕竟,在法律角度上,这样的模仿是有侵权的风险,只是被模仿者什么时候追究的问题。

想起“金曲歌王”陈建斌老师,没有唱歌却在歌坛小有名气,其模仿者“奶茶小肥仔”靠着翻唱四郎视角歌曲,不仅出圈收获了流量,更被陈建斌老师亲自点名夸赞。

良性的模仿对于自身与正主是一场双向奔赴,而以地狱笑话未开局的模仿则是将自己与被模仿者送进了深渊。

陌生人的成功固然令人揪心,可复制别人的成功前得先审视清楚自己。

点击关注我

一起探索新商业新营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