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川渝两地执法结果不互认,推进两地在交通运输执法协作的规范化和体系化。5月22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联席会暨示范试点总结会在四川广安召开。会上,四川、重庆两地共同印发《川渝地区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办法》和《川渝地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取证规则》2项制度性成果,该制度系全国首个。

2023年4月20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成渝地区作为全国五个试点示范区域之一,要求推动区域执法协作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数字化,切实形成区域执法监管和执法服务合力,打造共建共管共治的交通运输一体化治理格局。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川渝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在积极推动政策制度协同、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信息共享、强化协作联动,创新建立了一批新制度新机制,形成了区域执法监管和执法服务合力,不断推动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提档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实施以来,川渝两地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5年行动方案》和“1+5”合作备忘录,将交通执法协同共治与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建设、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等交通行业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

在具体执法工作中,聚焦“同案不同罚”等执法标准不统一的诉求痛点,将统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作为政策协同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围绕公路管理、道路运输、航务海事、工程质量监督四大领域重点事项,制定发布区域性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联合印发不予强制、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5张清单。

此外,针对从业资格证等19个高频政务事项纳入“川渝通办”,实现高频电子证照川渝互认,有力畅通两地要素流通,优化营商环境。

“制度的发布是落实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具体举措。”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政策法规处(综合执法监督处)副处长李丽表示,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推动形成区域执法监管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体化交通运输治理格局。

红星新闻记者闫宇恒图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编辑 李钰仪